1、来自竺,中国汉字,读音zh注ú。同本义,竹也——《广雅》王念孙疏证:“竺、竹同声字。方言有重轻,故又谓竹为竺也。”形声,从二,竹声。
2、[名]
(1)形声。从二,竹声。本义:竹
(2)印度古译名“天竺”的简称
双匣犹传竺国经。——林景熙《梦中作》
(3)又如:竺经(佛经)。竺国(天竺。古印度的来自别称)。竺域(指天竺。即今印度)。竺土(指天竺国。指古印度)
(4)山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灵隐山飞来峰之南,分上中下三天竺,俗称三竺。
朝游三竺,暮宿两峰。——《西湖佳话》
(5)古代的一种乐器
高渐离击竺。——《战国策·燕策》
非来自丝非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3、[形]
(1)与佛教、佛典有关的。
闲吟竺仙偈,清绝过于玉。——前蜀·贯休《夜雨》
(2)又如:竺法(佛法)。竺乾(佛,佛法)。竺书(佛书思抗概草父。佛经)。竺学(佛学)。竺教(又称“佛乾氏来自”。即佛教)
其他相关内容推荐1
1、竺,中国汉字,读音zhú。同本义,竹也——《广雅》王念来自孙疏证:“竺、竹同声字。方言有重轻,故又谓竹为竺也。”形声,从二,竹声。
2、[名来自]
(1移刘换盐映)形声。从二,竹来自声。本义:竹
(2)印度古译名“天竺”的简称
双匣犹传迫岩竺国经。——林景熙《梦中作》
(3)又如:竺经(佛经);竺国(天竺。古印度的别称);竺域(指天竺。即今印度);竺土(指天竺国。指古印度)
(4)来自山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灵隐山飞来峰之南,分上中下三天竺,俗称三竺。
朝游三竺,暮宿两峰。——《西湖佳话》
(5)古代的一种乐器
高渐离击竺。——《战国策·燕策》
非丝非竺。——宋·欧阳热跳望染家修《醉翁亭记》
3、[形]
(1)与佛教、佛典有关的。
闲吟竺仙偈,清绝过于玉。——前蜀·贯休《夜雨》
(2)认图军适又如:竺法(佛法);竺乾(佛,佛法);竺书(佛书;佛经);竺学(佛学);竺教(又称“佛乾氏”。即修佛教)
其他相关内容推荐2
竺可桢的故事里面的挤眉弄眼的意思是:挤弄眉毛眼睛以向人暗示或表情意。挤眉弄眼,读音是jǐ méi nòng yǎn,汉语成语,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类眉弄眼,打些暗号。”
近义词:眉来眼去、弄眉挤眼、龇牙咧嘴、丑态百出、做眉做眼、指手划脚、挤眉溜眼、指手画脚。
相似词:浓眉大眼、低眉顺眼、结算蛋然冷罗露杨愁眉锁眼。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造句:
1、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挤眉弄眼的劣的佣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悄退下。
2、趁教师转身在黑板上演算数学题的机会来自,他俩挤眉弄眼,暗示下课后赶紧抢占乒乓球台,一决胜负。
3、我见他向那人挤眉弄眼,想来他们是蛇鼠一窝。
4、刚才他俩不停地挤眉弄眼,后来艺短云了又叽叽咕咕了半天才鸡浓技敌止晚出去的。
5、有那委散人看见巡警向进宜木零那个跑堂的挤眉弄眼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