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技术在水轮机调节系统中的应用
来源:世娱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9卷第1期 人民黄河 Vo1.29。No.1 2007年1月 YELLOW RIVER Jan.,2007 【水利水nL,zr-,. ̄W.】 智能控制技术在水轮机调节系统中的应用 郭磊,王雪丰,沈祖诒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2z.苏南京210098) 摘要:概述了水轮机调节系统的特点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着重介绍了智能控制中模糊控制、神经网 络控制、专家控制、遗传算法等的特点及在水轮机调节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智能控制技术作为水轮机调节系统的 一种新型控制技术必然朝着综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水轮机调节系统;智能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 中图分类号:TV7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379(2007)01--0067--02 水轮机调节系统…是一个集水力、机械、电气为一体的复 杂的闭环自动调节控制系统。其基本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负荷 2典型的智能控制方法及应用 的不断变化来调节水轮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输出,并使机组频 水轮机调节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高阶、时变、非最小相位、参 率维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受压力引水系统的水流惯性,水轮发 数随工况点改变而变化的非线性复杂系统,确定其数学模型是 电机组各个环节的非线性特性,水轮机传递系数随工况而改变 十分困难的。而智能控制正是基于实现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控 的时变特性,以及随时发生的电力系统负荷扰动等因素的影 制需要。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和微电子学等学科高速 响。水轮机调节系统控制显得十分困难。如果仅从控制的角度 发展的前提下,针对控制对象及其环境、目标、任务的不确定性 看,其是一个具有最小相位、非线性时变特性的复杂系统,相对 和复杂性而提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将智能控制引入到水 来说不易稳定,从而使控制难度加大。此外,随着电力系统的 轮机调节系统中是一种好的策略。目前,智能控制作为控制理 扩大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水轮机调节系统功能的要求也越 论的高级阶段,在水轮机调节系统中的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 来越高,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1模糊控制 1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 模糊控制是应用模糊集合理论,从行为上模拟人的模糊推 理和决策过程的一种实用方法。其核心为模糊推理,主要依赖 智能控制是针对控制对象及其环境、目标和任务的不确定 模糊规则和模糊变量的隶属度函数。其推理过程与专家系统 性和复杂性提出来的。1971年,美国普渡大学的著名学者傅京 控制类似,也是基于规则形式表示的人类经验。它是一种非线 孙-z 从发展学习控制的角度首次提出智能控制这一概念。 性控制方法,不依赖于对象的数学模型,具有内在的并行处理 1974年E.H.Mamdani首次将模糊集理论成功用于过程控制, 机制,并表现出极强的鲁棒性。算法简单、执行快、容易实现。 进而提出模糊控制方法(FC)。20世纪8O年代是智能控制迅 从水轮机调节系统的特点来看,采用模糊控制被认为是一种有 速发展的时期。1984年瑞典著名学者K.J.Astrom将专家系统 效的解决方法。 技术引入控制系统,提出专家控制系统(ECS)。Hop2field网络 从20世纪8O年代末开始,国内许多水电专家开展了模糊 及Rumelhart提出的BP算法为人工神经网络注入了新的活力, 控制在水电厂控制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 从而出现了神经网络控制。1985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智能控 果。李植鑫等 在对水轮机调节对象模型特性作出分析的基 制学术讨论会,此后不久在IEEE的控制系统学术会议上成立 础上,对采用Fuzzy控制规则和算法进行了研究;徐枋同等 _『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智能控制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分 讨论了水轮机调节系统采用模糊控制时,编制控制表中的非 支正式被控制界所公认。 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在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基础上,应用 从2O世纪9o年代至今,智能控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描述函数法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系统出现持续振荡的可 随着对象规模的扩大和过程复杂性的加大。以及人工智能技 能性。 术、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人们试图从更高层次上研 究智能控制,如认知心理学、神经网络技术、进化论及遗传算 收稿日期:2006—03—15 法、混沌论等,形成了智能控制的多元论。我国智能控制也兴 作者简介:郭磊(1982一)。男,江西新余人,硕士研究生,主要 起于这一时期,1991年7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正式成立。 研究方向为水力机组控制及其过渡过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8・ 人民黄河 2007矩 2.2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是从机理上对人脑生理系统进行结构模拟 的一种控制和辨识方法,是介于符号推理与数值计算之间的一 种数学工具,具有较好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从控制的角度看, 神经网络用于控制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①可以用来处理难以 用模型或规则描述的过程或系统;②采用并行分布式信息处理 方式,具有很强的容错性;③具有很强的信息综合能力;④神经 网络的硬件实现愈趋方便;⑤神经网络是本质的非线性系统。 这些特点使神经网络成为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控制的一种重要 方法,因此神经网络成为实现非线性预测控制的关键技术 之一。 2.3专家控制 专家控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 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专家提供的知 识与经验进行推理与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甚至将 多个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综合起来处理更复杂的问题。它是一 种将人的感知经验(浅层知识)与定理算法(深层知识)相结合 的传统的智能控制方法。专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知识 获取、知识库、推理机和解释器。其主要优点是在层次结构上、 控制方法上和知识表达上有灵活性、启发性和透明性,既可以 采用符号推理,也允许数值计算,既可以精确推理,也可以模糊 决策。由于专家系统控制不需要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因此它 是目前解决不确定性系统的一种有效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2.4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进化过程的一种随机性全局优化方 法,具有并行计算、快速寻找全局最优解等特点,它可以和其他 技术混合使用,用于智能控制的参数、结构或环境的最优控制。 遗传算法在自动控制学科中,已被用于研究离散时间最优控制 问题、Riceati方程的求解问题和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问题等。 遗传算法的应用研究比理论研究更为丰富,已经渗透到许多 学科。 近年来,遗传算法也被运用到水轮机调节系统中。C A Wrate等 研究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技术对水轮发电机组 的识别方法,结果表明,在各种频率偏差条件下,应用遗传算法 均能有效地跟随电厂参数的变化对水轮发电机组系统进行识 别;蒋世忠等 针对当前使用遗传算法优化水轮机调速器参数 存在寻优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免疫遗传算法优化水 轮机调速器参数的新方法。 2.5其他控制方法 考虑到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各自存在的不足,人们提 出了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思想,利用其较强的互补性,将两者结 合起来,充分发挥两种控制技术的优点。在模糊神经网络应用 中,孙昀等” 提出了水力机组简易模糊语言模型。并将反馈控 制思想引入系统辨识,同时结合神经网络较易学习的特点给出 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水力机组模型结构及其算法;蔡维由 等 提出了3种改进后的模糊神经控制,仿真分析表明它们均 优于常规PID控制。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作为一种新型的优化算法也逐渐在 水轮机调节系统中开始应用。汪新星等 应用改进型PSO算 法对水轮机调节系统PID参数进行优化,取得良好效果;魏星 等” 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并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 系统所处的不同状态和工况进行了PID参数寻优,仿真结果表 明此种PID控制器比常规PID具有更好的动态调节特性和鲁 棒性。 仿人控制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在国内,仿人控制在水 轮机调节系统中的应用还较少,但已有学者在进行研究。程远 楚等… 将PID控制、非线性控制、仿人智能控制相结合,提出 了一种智能非线性PID控制器,讨论了其结构和算法,并对其 仿真,结果表明能进一步改善水轮机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 棒性。 3结语 智能控制是一门新兴学科,还处于发展初期。但是随着系 统理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必将出现更 大的发展。面对水轮机调节系统这样一个复杂、时变、不确定 性、强非线性的控制系统,随着电力系统的逐步扩大和系统对 水电站自动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智能控制作为水轮机调节系统 的一种新型控制技术必然朝着综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祖诒.水轮机调节[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2] Fu K S.Learning control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contorl sys— terns.An intersection of artiifcial intelligence and automatic control[J].IEEE Trans Automat Contr.AC。1971(1). [3]李植鑫,陈启卷.水轮机调节系统Fuzzy控制的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1989(5). [4] 徐枋同,陈启卷.水轮机调节系统采用模糊控制的非线性 问题[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3(3). [5] c A Wrate,L Wozniak.Hydrogenerator system identification using a simple genetic algorithm[J].IEEE Trans On Energy Conversion,1997(1). [6] 蒋世忠,杨天奇.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水轮机调节参数优 化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4(11). [7] 孙昀,沈祖诒.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水力机组模型辨识 [J].河海大学学报,2000(2). [8] 蔡维由,刘海锋,陈光大,等.水轮机调节系统的模糊神经 控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2). [9] 汪新星,张明.利用改进微粒群算法优化PID参数[J].自 动化仪表,2004(2). [1O] 魏星,张青松,黄辉.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水轮机调速 器参数优化[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5(3). [11]程远楚,田炜,叶鲁卿,等.水轮机调速器的智能非线性 PID控制[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4(3). 【责任编辑张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