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娱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沈万三家族大年考证略表及相关朝代大事记

沈万三家族大年考证略表及相关朝代大事记

来源:世娱网


沈万三家族大年考证略表及相关朝代大事记 公元 1284 年号 元至元二十一年 甲申 元至元二十二年 乙酉 元至元二十三年 丙戌 元至元二十八年 辛卯 元至元三十年 癸巳 元大德七年 癸卯 元大德七年 癸卯 元大德八年 甲辰 元大德十年春正月 丙午 元至大元年 戊申 元至治二年 壬戌 大事记 元帝世祖忽必烈发云南军进攻缅甸。 在元世祖忽必烈时代,沈祐(沈万三之父)出生祖居浙江吴兴南浔沈家漾(现称沈庄洋),天天忙于捕鱼维持生活。 元诏减商税,对到民族地区做买卖的商人,纶予“置而不征”的免税待遇。年头颁布[官本船法],实行“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番,贸易诸贸,其所获之利,以十分为率,官其其七,所易人得其三”。鼓励海外贸易。 元在今太仓刘家港设立行泉府司。 1285 1286 1291 1293 1303 1303 1304 1306 1308 元在今太仓正式建立海运都漕运万户府。 元又参酌宋代旧制,制定市舶法则23条,鼓励中外互市。 19岁的沈祐娶苏州周庄籍的女子王氏为妻。 生长子沈福,字沈仲琪,号福琪,世称沈万大。吴兴祖谱记8岁天花而亡。 生次子沈禄,字沈仲琼,号禄琼,世称沈万二。吴兴祖谱记6岁淹死 生三子沈富,字沈仲荣,号富荣,世称:沈万三。 生四子沈贵,字沈仲华,号贵华,世称:沈万四。其中有一女沈蓉,年代不祥。 南浔遭受洪灾,穷困难民纷纷逃荒。沈祐母亲及长子沈福淹死于灾难。 沈祐摇破船沿水路带着夫人王氏、沈禄、沈富、沈贵三个儿子和女儿沈蓉去吴江周庄投奔夫人王氏娘家。 此年,沈富正好十四岁。 沈祐一家在苏州周庄东蔡村耕田围垦。 老三沈富因在南浔卖鱼时结识富甲江右的贾人陆道源,而进陆氏庄园当伙计。 其时,居住周庄的沈万三慕名来到甫里,现甪直镇。拜陆道源为师,虔诚向他学习“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的经营之道和致富从善尚义的精神。 沈万三以才自奋,亦步亦趋,受到陆道源的赏识和信任。 1322 1324 元泰定元年 甲子 1324 元泰定元年 甲子 元泰定二年 乙丑 元天历元年 戊辰 沈祐次子沈禄结婚。 元迁怀王图铁木儿出居建康(江苏南京)。 沈祐三子沈富结婚娶吴县蠡口人褚氏为元配。 同年生下沈富长子沈金时产亡,沈金生有一女 沈祐四子沈贵结婚 一为沈祐冲喜(身体不佳) 1325 1328

二为沈富道喜(沈茂出生) 民间传沈贵是用沈蓉妹换亲的 沈祐操荣一辈早年先逝45岁,葬周庄东。 随后沈氏分家:老二沈禄迁往嘉定,后回原籍湖州, 老三沈富带母王氏当、留于周庄银子浜, 老四沈贵搬至白蚬江江北的黄墩,现上海青浦一带。 从至元二十年[1283]到天历二年[1329]的47年间,经太仓刘家港中转海漕粮数达8079万石,平均每年运粮172万石。其中天历二年海运漕粮352万石,创最高记录。 此时,沈万三大显身手,为陆道源创下售粮大户之称。 1329 元天历二年 己巳 1330 元天历三年 元至顺元年 庚午 沈富三子沈旺出生 沈富先后娶妾十三人(年代不详待考) 褚氏,吴县人,生沈金,产亡葬虎丘山后迁周庄。 张氏,扬州人,生沈茂,沈旺 黎氏,苏州人,生子沈香保,座葬昆明沈官坡。 朱氏,无锡人,名丽娘,生长沈线阳(1338年生)适余十舍,生女余惠刚,适西平候沐春。 李氏,无锡人,生子沈春鸿 陆氏,吴江人,名九娘,有记载:“沈万三于吴江盛泽建南胜坊,北胜坊以兴市廛,市廛皆其宅,筑九娘楼,以居其第九妾。” 万三次女 适顾子文 万三三女 适宋通,宋文杰 万三四女 适葛姓 由于史谱女眷不记载故无法查证 起沈万三利用渔业、围垦、水路、贸易进行资本积累,贩盐、丝绸、1331 至 1370 元至顺二年 辛未 明洪武三年 庚戌 1331 元至顺二年 辛未 船业、木匠业。 此时全国开始大规模农民。 沈金管家,沈茂、沈旺随父经营。 巨富陆道源五十大寿,将其财产赠送沈葛两氏。 陆道源晚年深受道家“生而不有”的思想影响,感悟到“物聚必散,物盛则衰”的道理,淡薄金钱和功名,一心向往修身养性的隐士生活。 1332 元至顺三年 壬申 经过深思熟虑,在五十大寿这一天,陆德源把协助其经营并得到他信任的沈万三和葛德昭召集在一起,郑重地说:“古人说,‘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你俩都精明强干,我能富甲吴中,有你俩的功劳。‘义悬利之本,君子行于义,积而不散,以酿祸也’。你俩经营和理财之道则优,我内心十分喜悦,我仍有忧心,这财产可能会给你们俩带来祸害……” 这一年,沈万三借助陆道源的财产和经营积累的经验回到周庄,继续1333 元至顺四年 元统元年 癸酉 经营买卖,又利用周庄发达的水运交通,过洋通番,资本日益雄厚,成为富可敌国的富商。 如果没有陆道源的财产资助,沈万三不可能富甲天下。 后来沈万三将四女儿嫁给葛德昭之子,成为亲家。

陆道源将全部财产赠送后,在澄湖岸边筑“瑞云观”,并在旁侧修筑“笠泽渔隐”,改名为“宋静”,经嗣天师命名为瑞云观开山主持,再现其世祖陆龟蒙当年的隐士生活,探讨清静,览观大化,颐养天年。 这个道理和方式,沈万三直到86岁才弄明白,并随張三丰道长越福泉山修道炼丹。 沈万三在周庄盖建沈府。 在周庄自创首业……箍桶铺。 沈万三在周庄“牛舌头滩”架建深水码头,直达太仓刘家港。 此码头直至1972年才被拆除。 沈母逝世。 九月初三陆道原突发疾病不幸逝世(1282—1340) 1334 元元统二年 甲戌 1335 1336 1337 元至元元年 乙亥 元至元二年 丙子 元至元三年 丁丑 元至元六年 庚辰 1340 元代平江长洲甫里,今苏州吴中区甪直人,宁静远,又字宁元,号杞菊,为唐代著名文学家陆龟蒙九世孙。他既是一位诚信经营,见利思义的实业家,又是一位兴学立教,厥功甚伟的教育家。 庆远(广西宜州)民莫八起兵反。 沈金结婚娶妻板环,名阿环,后改叫沈环。 与万三公曾赛修桥,传为佳话,取名叫赛公桥,此桥在南京长虹路中段,水西门与三山门之间。同年沈金和阿环生有一女。 元在太仓市城厢镇武陵桥北成立市舶机构。 1342 元至正二年 壬午 1343 元至正三年 癸未 江苏沿海下蕃船只多达三千余。 福建连城民罗天麟及山东、河南、广西氏,起兵益众。 沈茂结婚娶妻叶氏。 1346 元至正六年 丙戌 此后沈茂支族历史上无记载(非常奇怪) 沈旺结婚 沈旺支族,历史上有强记载 同年沈旺长子沈至出生 1347 元至正七年 丁亥 元至正八年 戊子 沈旺次子沈庄,字伯熙出生。 浙江临海台台民方国珍,世以贩盐为业。 沈旺结婚 沈旺支族,历史上有强记载。 这以后历史上只有沈万三四子沈春鸿,五子沈香保字子成,有名录,而无实事,可能当时年龄较小,年代不详待考。 1348 1348 元至正八年 戊子 春鸿娶王氏,生沈明义、沈明理、沈明智三子。 香保娶王氏,生沈平金、沈平银、沈平玉、沈平璠四子。 春鸿、香保一直伴随沈万三发配云南,并长期定居贵州毕节一带,详见“乌蒙沈氏族谱”记载,很为详细。 1353 元至正十三年 天完治平三年 癸巳 元至正十六年 丙申 (周天佑元年) 江苏泰州盐贩张土城遂反,建都江苏高邮称诚王,国号周。 张土城和沈万三历来有贩盐业务往来。 (周天佑四年) 韩宋都元帅朱元璋陷集庆改名应天,今南京。韩宋置江南行中书省[官署]于应天,授朱元璋平章政事,封吴国公。 1356

张士诚年初渡江南下,二月攻取平江,松江,常州诸路,改平江为隆平府,据以为都。 (周天佑五年) 韩宋大举攻元,韩宋江南省平章朱元璋占领江苏常州,并擒周王张士城弟张士德,沈万三为张化大钱办保出狱,最终还是被朱杀于狱中。 周王张士诚大惧降元,元授张士诚为太尉。并占领常熟、平江(苏州)、湖州、杭州、绍兴、渚暨、长兴、宜兴等地。 (周天佑五年) 沈万三长孙女,沈金独女在周庄结婚,招女婿,周氏16世在吴江游学的周箎入赘。和鲁迅、周恩来祖先结为亲家。详见周敦颐周氏家谱。 1357 元至正十七年 天完治平七年 韩宋龙凤三年 丁酉 元至正十七年 天完治平七年 韩宋龙凤三年 丁酉 元至正十八年 天完治平八年 韩宋龙凤四年 戊戌 元至正二十七年 明夏天熙二年 丁未 元至正十九年 己亥 元至正二十年 庚子 元至正二十一年 辛丑 元至正二十二年 壬寅 元至正二十六年 丙午 1357 沈万三和盐贩旧友元太尉平王张士诚,结为好友,并利用张士诚有江南军政大叔,沈万三开始从资金上帮助张士诚同时在张士诚保护下,沈万三利用元朝颁布的《官本船法》和[市舶法则二十三条]的规定,大规模进行海上贸易。世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沈万三从太仓浏河起锚,进行海上贸易。 1358 至 1367 1359 1360 1361 1362 平王张士诚毁太仓隆福寺扩大改建市舶司。恢复江南漕粮海运,以按济元都。 沈万三之子沈茂,沈旺为张士诚督运漕粮,并同时经营海外贸易。 沈万三“尝为海贾”,因通蕃而得富。 沈万三在今苏州市北寺塔公园碑亭中出资建了高3.07米,宽1,47米的“张士诚记功碑”。 海外贸易,主要贸易对象是高丽,日本和琉球,也有去南洋等地的。 沈万三一边加紧海外贸易,一边出资張士诚守城。 1366 朱元璋下诏改筑应天城。 第一阶段是拓建新城和造新宫。 城墙自通济门向东,造到玄武湖东南的太平门,用了一年时间。 (吴王朱元璋元年) 朱元璋既杀韩宋帝韩林儿,改应天为南京。 遣大将军徐达攻元吴王张士诚于平江(江苏苏州)城陷,张士诚在阊门杀死火烧妻妾,自被执,被送往应天,自缢死。 他在至正十七年八月降元,元朝赏他一个“太尉”虚衔,他按年缴粮,由方国珍用船“海运”至大都。六个年头以后,他求封为王,元朝不肯,他就自封起来,对元朝翻半边脸。这一次,他的国号是“吴”,不是“周”;年号改用元朝的“至正”二字。 这一年对于沈万三来说非同一般。 沈万三全力以赴,调动大量资金支援张士诚抵抗朱元璋。使朱元璋大1367 元至正二十七年 明夏开熙二年 丁未 1367 元至正二十七年 明夏开熙二年 丁未 发肝火。 朱元璋恰好在张士诚自称吴王以前的两个月,打垮了陈友谅;以后,朱元璋不慌不忙,从容布置,一直等到至正二十五年十月才向张士诚下手。 第一步,夺了江阴,割断他的长江以北的领土,第二步,从至正二十元年八月开始,攻湖州取杭州,吞他的太湖以南,

第三步,从至正二十元年十二月开始,围攻成为弧城的平江(苏州)围到次年九月,张士诚被俘,解到应天,朱元璋叫他降,他不降,自缢而死。 他这一辈子总算结束得还算“有种”,他不是英雄,不是君子,也不是良民。 张士诚割据江南,由于他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他的政权得到了大地主大豪富的拥护,维持了将近14年的统治。至正二十七年,朱发兵合围平江,因为有江浙笛民支持,张士诚又拒守了10个月。城破前,张将征收赋税的图籍统统烧毁,在他看来田赋是大周政权的命根子。 在張当权的14年里,沈万三捞足了好处。 沈万三为援助张士诚而得罪了朱元璋,当平江城被徐达攻陷,张士诚被俘,沈万三自感末日已尽,出于朋友之情,沈万三收留了张士诚后人。 此时,沈万三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一边进行资金转移,一边想法另投靠山,以保万贯家产。 皇城[即紫禁城]的正南门洪武门建成。 10月朱元璋先迁第一批江南富豪到临濠,今凤阳,后又迁14万富民去凤阳建设中都。 昆山巨富顾瑛,[顾学文,沈之婿],被迁凤阳,沈万三有点紧張了。 吴王朱元璋改国号为明,在南京称帝,是为太祖任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 由于朱元璋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二十,在鄱阳湖西北的康郎山(岛)附近的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水战中,差点被陈友谅水军所灭,后因牙将韩成装成朱元璋投水自杀,才能得以松劲,最终朱元璋用大火攻,直至八月1367 元至正二十七年 明夏开熙二年 丁未 1368 明洪武元年 元至正二十八年 明夏开熙三年 戊申 二十七(壬戌日)陈友谅突围,而中箭降亡。 此战差点让朱元璋望水而败,所以他一称帝就开始封海、封江、封湖,生怕敌方水军再犯,这样一来就断了沈万三的海上贸易之财路。 明朝建国时, 沈万三62岁 朱元璋40岁 沈金43岁 沐英24岁 沈茂40岁 沈旺38岁 皇帝朱元璋曾率众臣登扬子江矶头绣球山。听取军师刘伯温及文士朱1369 明洪武二年 己酉 升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高筑墙,准备调集江南富甲进京,助天子建设南京城,和资助明朝国库。 9月朱元璋开始筑南京城。 沈富抱一万三千两白银入京助天子建城墙,时年岁。 沈富在南京马道街5、7、9号开始择地建豪宅。 明太祖朱元璋把平民百姓分成五等:哥、畴、郎、官、秀,哥为最下,秀为最上。所以秀是明代社会阶层的地位等级。元秀,元为上之上,元秀1370 明洪武三年 庚戌 是指最最上等的大户门弟,又称“万户三秀”,“沈万三秀”,最多称呼为:沈秀或沈元秀。百姓便俗称“沈万三”。至今民俗中还有“郎不郎、秀不秀”的谚语。 沈万三被封“兴国公”。 沈茂被封“广积庫提举”。 沈旺被封“户部员外郎”。

1370 元至正三十年 明夏天熙五年 明洪武三年 庚戌 沈万三受皇昭,全家迁居南京 当时周庄留下沈万三入赘的孙女婿周箎主持家业管理,主要为田产、房产和商铺。沈万三带走了大部现金。 沈万三奉命筑洪武门到水西门段城墙,以聚宝门今中华门,工程最为宏大,而且还要限时限刻完成。 信国公汤和大将率兵攻打云南,云南梁王投降归顺大明。 信国公派兵镇守于云南镇雄……毕节。 沈贵沈万四看到哥哥富极之时,写诗劝沈万三:“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长久计,屯罐载酒木棉裘。” 一年后沈万三的遭遇就应了沈万四的话。 这年5月23日沈贵卒于南山。 沈贵 生长子沈汉杰,洪武十五年流放。娶張氏。 生次子沈德昌,后无记载。 1371 明洪武四年 辛亥 沈汉杰 生长子沈玠,娶龚氏。 沈玠生子沈海、沈广、沈京华。生女妙善适尹氏。 生次子沈琼,娶唐氏。 生长女德宁,适曹氏。 生次女妙智,适張进。 永乐时其万四后裔沈荣返南京充当卫户,沈荣曾孙沈越是明嘉庆年间进士,任山东道御史。 现在周庄沈厅修建者沈本仁为其清乾隆七年时后裔。 8月沈万三段城墙完工。 沈万三因犒军而得罪朱元璋而发配云南,时年六十八岁。 《明史 马皇后传》:“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罕,帝怒曰:‘匹夫犒天子之军,此乱民也,宜诛之。’后曰:‘其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 是马皇后救了沈万三一命。 沈万三大女婿余十舍因帮他在南京筑城受到牵连,全家流放潮州。 沈万三走后,周庄、同里老宅受到侵袭。“有诛尽周庄居者”之说,百姓皆惊惶万分。而平民徐望救民,孤身赴京,不避斧铖之诛,上书明太祖,慷慨陈词,仗义执言,据理力争。太祖为之震撼其志,賜玺书“尔是好百姓”五字,拯救了周庄万余生灵。有了这五字,周庄的烟火才没有绝灭,周庄的历史才得以延续。 又迁14万富民去凤阳建设中都。 1373 明洪武六年 癸丑 1374 明洪武七年 甲寅 1375 1376 明洪武八年 乙卯 明洪武九年 丙辰 原南京马道街的沈府,变成了明刑部监狱。 关押着不少木匠营和箍桶巷的商人及手工业者。 沈万三沿长江而上到达四川合江登岸,攻旱路经赤水,叙永,威信抵达云南镇雄(现辖四川)。

多年后族支分布于毕节,赫章,威宁和宣威一带。 沈万三在云川边境发配时得到黔西族奢香夫人帮助,开设铜,银,锡,煤,等矿为西南理财。 1377 1379 明洪武十年 丁巳 明洪武十二年 己未 江宁府城的扩建和从通济门南行折向西,再向北绕至玄武湖西北角的神策门[和平门],另一处从太平门沿湖造到今门,全段都城已告完成。 沈万三家庭教师王行离开周庄沈家,被时任大都督的蓝玉请到南京去教书。 云南梁王叛乱。 九月朱元璋在南京点齐大军,派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军,蓝玉、沐英为副将,战船遮天蔽日,溯长江水道至武昌与湖广、河南、江西、浙江四兵马司汇合,三十万大军声威震天,立誓平定西南,消灭元末梁王。仅半年明军就占领安顺、盘县、曲靖、昆明等地。 沈万三之孙龙姓太祖赐“沈氏”,沈万三曾孙春鸿之孙沈一章,为“龙氏”镇守中缅边境的泸水县,此地“龙氏”为沈万三后裔 八月马皇后去世。 1381 明洪武十四年 辛酉 1382 明洪武十五年 壬戌 明洪武十六年 癸亥 明洪武十七年 甲子 明洪武十八年 乙丑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批准了傅友德的屯田奏折,下令征南大军就地屯田驻防。并将三十万大军中的二十万家属也送往黔地随夫屯田。这些女眷多为南京人。 沈万三离开七星关,去昆明、大理,住沐英府。 龙姓 沈万三长女沈线阳千里寻父到云南。 在大理沐府聚之,西平候沐春前来慰之,看中沈线阳小女余惠刚,纳为侧室沐春时年21岁,余惠刚17岁(1367生) 太傅魏国公徐达卒。 1383 1384 1385 1386 沈家因田赋事件满门抄斩。 春,沈万三之孙,沈旺之子。长子沈至,沈伯凝。次子沈庄,沈伯熙。明洪武十九年 丙寅 因赋税入狱。 五月二十一日先出狱的沈庄因病而死于南京,40岁。 伯熙凡两娶唐氏,俱无子,先卒;后娶郭氏,生男一人,曰基浦,六岁,1930年生。 沈万三被迫重操旧业。 沭英兵平云南后又开辟通往内地的驿道,设置驿站八十一个,这条道路存在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发配云南的人,第一站也几乎都是来到大理。 走在茶马古道上的沈万三,已经年届花甲,体力和精力也不如以前,但是命运既然将他抛到了这儿,别无选择只能逼迫自己竭尽全力在陌生的土地上站稳脚跟。 在茶马古道重操旧业,继续经商,是沈万三可选择的选择,谁也没想到,这恰恰使他获得了极大的生机。 福与富相贵,生与死为邻。 1387 明洪武二十年 丁卯

1390 1392 明洪武二十三年 庚午 明洪武二十五 壬申 被朱元璋看做税户人才,被授予户部员外郎的吴江人莫礼,造访周庄沈万三赘婿顾学文家,受到礼遇,豪华无比。 明黔国公沐英去逝48岁(1344生),沐氏世袭云南共12世16王公共2年,其长子沐春继位云南候。 朱元璋《逆臣录》播告天下诬凉国公蓝玉谋反,磔死,屠三族,狱词仍引用“瓜蔓抄”法,族灭者15000人,凡1公、13侯,2伯。 沈家又因蓝玉事件,王行之事再遭满门抄斩。 沈茂因筑城墙工程没完而暂留,但脸被黥上“蓝党”字样,后发配“辽阳”,同率张士诚家眷。 沈万三得知后为沈家再遭而感绝望,特派人暗信与京告沈茂速逃福泉避难。 1393 明洪武二十六年 癸酉 1393 明洪武二十六年 农历八月十二 癸酉 明洪武二十七年 甲戌 沈万三在悲伤中卒于贵州平越福泉山,终年88岁。 有碑文记载张三丰赠万三诗曰:“浪里财宝水底藏,江湖英明空荡荡,平生为仁不为富,舍却红粉入蛮荒”。 朱元璋又诬颍国公傅友德谋反,傅友德杀已二小自刎死。 发配辽阳途中的沈茂惊闻傅友德被杀,并装急病暴死途中,实际潜入福泉山祭父。 朱元璋又告宋国公冯胜谋反处死。 沈茂一家及部分張子诚家属被云南王沐春暗藏现贵州平坝天龙屯堡。 沈茂娶叶氏, 生长子沈森,娶程氏,生沈经,字思则。 生次子沈彬,生沈誕,沈绅。 生长女沈徽。 生次女沈徵。 2月24日沈万三之婿顾学文因夺人之妇和与蓝玉通谋,加万三曾孙沈德全等六人同日凌迟。 1394 1395 明洪武二十八年 乙亥 1398 明洪武三十一年 戊寅 小孩发南丹卫充军,幼儿及妇女送牧马所和浣衣局。 与此同时,户部侍郎莫礼,刑部员外郎葛德昭等一批也被杀掉。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其太子朱标之子朱允炆继位,名明惠帝,年号建文。 春鸿、香保一直伴随沈万三发配云南,春鸿香保二支生活于镇雄毕节一带。 春鸿娶王氏,生沈明义,沈明理,沈明智三子。 沈明义生长子沈一章,次子沈一勇。 沈一章后参加沐英征南大军离开镇雄,一路拚杀凶猛无比,屡立战功,被皇帝赐姓“龙”姓,镇守云南泸江一带,是云南部分龙姓的始祖。 香保娶王氏,生沈平金、沈平银、沈平玉、沈平璠四子。 沈平玉生三魁,三仲,三元,三凤。 沈三魁生观林,生廷宪, 生可字辈,生朝字辈,生天字辈…… 沈三仲生观礼,观乐。 观礼生廷凤,生可贤,可学,生朝字辈, 生玉字辈…… 详见《乌蒙沈氏族谱》记载,很为详细。 1399 明建文元年 已卯

云南候沐春早逝36岁,其妻余惠刚寡守云南。 只可惜在位七年于1399年(建帝元年)年仅36岁而卒,再后因无子,由其弟沐晟继位,死后其子沐斌继位,因年幼由其叔沐昂代镇云南,世代相传,直至明朝终了。 时年74岁的沈旺终于找到了靠山,他就是炙手可热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不久逝世于南京。 沈旺,沈达卿。 1、 生长子沈至,沈伯凝。 沈至生长子沈德全,次子沈德昌。 沈德全凌迟于洪武三十一年。 沈德全生冒年。 冒年生文规,文矩,文权,文衡,文学,文载,文度。 2、 生次子沈庄,沈伯熙。死于1386年5月21日,40岁,葬于周庄杏村。 娶唐氏,无子。 娶郭氏,生子沈基,基浦。 1399 明建文元年 已卯 1403 永乐元年 1413 1498 1742 明永乐十一年 癸巳 明弘治十年 戊午 清乾隆七年 壬戌 贵州开始建省,脱离云南。 沈万三其五世孙沈廷礼(又名沈安)将沈万三迁葬周庄。 后裔沈本仁在原老宅敬业堂重修为松茂堂,现周庄“沈厅”。 贵州毕节“乌蒙沈氏家族”来人到平坝找沈氏后人提出,现在沈氏在修订家谱,祖上有训有嘱,我们沈氏在平坝天龙(饭龙驿)还有一支同族同支镝系,我始祖为沈万三。 1996 当时天龙沈氏只认始祖为沈元秀,而不是沈万三,拒绝毕节来人入“沈谱”。 此年,在沈族沈长仁主持下,修订沈氏家谱,至今在谱中还留下余版,注明为天龙沈氏。详见《乌蒙沈氏祖谱》。 屯堡之旅的意外发现 ——石头城背后的惊人秘密 贵州因明朝屯兵才得以建省,然而其中来自应天府(南京)的三十万大军和二十万的家属,从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入黔始祖。 天龙镇在明初,有陈、郑、沈、张四大姓之祖随征南大军入黔驻扎于2000 至 2006 此,通政大夫陈典主管驿战,其余三姓负责屯操。“就地屯田”后, 为在异乡戌边生存,四人结为异姓兄弟,更名陈真定、郑真定、沈真定、张真定,共同开发这一块陌生的土地。 屯堡陈姓郑姓来自南京都司巷(现丹凤街十九号大楼后),沈姓和张姓来自南京高坎儿(现南京石门坎、瑞金路、马道街)虽说这离南京遥远,但寻根祭祖终年不忘。他们曾专程来南京寻找祖地,圆了祖先十六代人的梦想。这样算下来,屯堡人应为南京玄武区、白下区和秦淮区的遗民。 屯堡里南京的影子太多了。明清遗风的“南京明装”不提,就拿语言

来说,屯堡人发卷舌音,什么“男娃”、“女娃”、“娘娘”等不少习语和南京老城南说法发音一模一样。 在天龙屯堡一家石筑砖雕的门前,碰到沈姓十三代后裔沈开文,十四代沈科儒和十五代沈向东。沈向东现为沈氏族长,他把我领进沈氏老宅。一进沈宅,尤如踏入苏州周庄的沈厅,两进的厢房和两层木楼,曲廊雕栏空花,一派富贵景象。 沈族长一言祖传“聚宝盆”,是乎道出了一个在南京困惑了六百多年的秘密:明朝首富兴国公沈万三后裔到底置留何处? 沈万三曾在明洪武六年因得罪朱元璋而被发配云南,时年六十八岁,此时贵州尚未建省属云南管辖。明洪武十九年、三十一年沈家又因田赋和蓝玉事件,受到满门抄斩。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沈万三绝对不会将沈氏白白地送给皇帝斩首,肯定会悄悄留下香火,以保沈族。然而,作为天龙屯堡四大姓的沈氏也算黔中名人,为何后人根本不知道始祖直至五祖的名和号?五代始祖,都以沈公相称。而祖墓假坟,真墓何方,反过来陈氏和郑氏家谱清晰,名号分明官职显册,更奇怪的是这四大家族之间不能通婚,怕连累满族,还是另有隐情?天龙屯堡的主管属征南大军副将、云南侯沐英管辖,他和沈万三有旧。此时,为何陈、郑、沈、张四大入黔始祖要全改名为陈镇定、郑镇定、沈镇定和张镇定呢?有意在迷惑隐瞒着什么? 明姓埋名的沈氏难道就是暗中保全下来的沈万三后裔?因为沈万三太明了朱元璋瞬息变化的性格。现如今从沈氏口传至今,只留下天龙屯堡沈氏为浙江吴兴村祖堂“吴兴堂上”,这恰和沈万三祖堂为一堂。沈氏十四代沈科儒说祖辈传言过始祖叫沈元秀,而且留下民谣:“沈家沈大富,张家张来宝”。关键是他们不知道沈万三中国明代的首富何许人也?实际上沈万三就是沈富、沈仲荣、沈秀、沈元秀。 三个月后的一个雨天,屯堡的沈向东族长打来电话,激动地告诉我:我猜测的秘密被他们证实了。在沈氏族人沈开勇家老屋隔墙中发现了一本又黄又脆的沈氏宗谱,上面详细记载着《仲荣始祖入滇记》一文、万三公及妻妾的安葬地、沈氏十一代人的去向、娶妻生子和功绩情况。资料难得,而且是唯一追踪研究沈万三家族的有力史实佐证。 一个隐藏了六百年、关于一代中国首富神秘去向的秘密,居然和这贵州深山里人迹罕至的小山寨有着莫大的关联。沈镇定最终还原了自已的本来面目。 现贵州平坝天龙屯堡沈氏辈份 一世 二世 三世-----------平 四世-----------三 五世-----------观 六世-----------士 七世-----------应 八世-----------洪 九世---------- 维 十世-----------大 十一世--------朝 十二世--------庭 十三世--------开 十四世--------科 十五世--------选 十六世--------真 十七世--------名 十八世--------苏 十九世--------俊 二十世--------英 二十一世-----富 二十二世-----贵 二十三世-----寿 二十四世-----延 二十五世-----长 沈氏后裔沈向东十一人赴南京、周庄、南浔进行寻根之旅。 2006 沈氏后人回江南祖地寻根。 南京寻宗

沈向东带沈氏族人来南京沈万三故居遗址,沈园、聚宝门城堡、南京城墙等沈万三生前有关遗址。 周庄寻迹: 万三蹄、周庄沈宅,沈万三水墓处,沈庄墓地 南浔寻宗: 到沈祐祖地祭祖 寻到《乌蒙沈氏祖谱》.。沈长仁1996年主修。 2007 2007 春节 九月 沈长仁和沈向东两支沈氏后裔相聚天龙共度春节,首次沈氏大合影。 平坝屯堡纪念沈万三诞辰700年高峰论坛 2007中国·安顺(平坝)屯堡文化旅游节 屯堡文化高峰论坛暨沈万三后裔与媒体见面会 一、沈氏祖谱年表(大年记) 二、屯堡沈氏祖谱影印 三、始祖沈公简介 四、《仲荣戎滇纪略》 五、沈氏后人手书证明 六、《金陵晚报》影印件 七、与屯堡人合影 八、伯熙墓铭 九、参考书目 十、周篪家谱世系表

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里有一个世外桃源。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流星雨的来临…

许下一个愿望,不乞求去实现,至少,曾经,有那么一刻,我那还未枯萎的,青春的,诗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华里,同星空做了一次灵魂的交流…

秋日里,阳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蓝,点缀着飘逸的流云。偶尔,一片飞舞的落叶,会飘到我的窗前。斑驳的印迹里,携刻着深秋的颜色。在一个落雪的晨,这纷纷扬扬的雪,飘落着一如千年前的洁白。窗外,是未被污染的银白色世界。我会去迎接,这人间的圣洁。在这流转的岁月里,有着流转的四季,还有一颗流转的心,亘古不变的心。

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里有一个世外桃源。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流星雨的来临…

许下一个愿望,不乞求去实现,至少,曾经,有那么一刻,我那还未枯萎的,青春的,诗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华里,同星空做了一次灵魂的交流…

秋日里,阳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蓝,点缀着飘逸的流云。偶尔,一片飞舞的落叶,会飘到我的窗前。斑驳的印迹里,携刻着深秋的颜色。在一个落雪的晨,这纷纷扬扬的雪,飘落着一如千年前的洁白。窗外,是未被污染的银白色世界。我会去迎接,这人间的圣洁。在这流转的岁月里,有着流转的四季,还有一颗流转的心,亘古不变的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