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娱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蓼莪翻译(精)

蓼莪翻译(精)

来源:世娱网
FU-HSIN95學年度第2學期高三國文學習單(單元:蓼莪) ※※※請製作一本介紹蓼莪篇的「童書」※※※ 規格說明:A5大小,封面、封底、標題設計、必須有文字說明及插畫、內頁需4頁以上、限平面創作,閱讀對象:12作業 歲以下兒童。 微薄要求:版面編輯+完整性、插畫豐富性+精緻度—用此作業代替本課學習單成績。 繳交期限:第一次月考「前」繳交。註明作者班級座號。 人皆有父,翳我獨無?人皆有母,翳我獨無?白雲悠悠,江水東流。 小鳥歸去已無巢,兒欲歸去已無舟,何處覓源頭?何處覓源頭? 莫道兒是被棄的羔羊,莫道兒已哭斷了肝腸! 人世的慘痛,豈僅是失了爹娘? 天倫奮起啊,孤兒,警醒吧!迷途的羔羊。 歌 收拾起痛苦的呻吟,獻出你赤子的心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收拾起痛苦的呻吟,獻出你赤子的心情,服務犧牲,服務犧牲,捨己為人無薄厚。 浩浩江水,靄靄白雲,莊嚴宇宙亙古存。大同博愛,共享天倫。 《詩經》 篇數 作者 時代 ※作者 305篇(另外有6篇有篇名無歌辭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因此又稱「詩三百」。 非一時一地一人,但多不可考。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跨越了大約600年。 根據《尚書》上所說,《豳風‧鴟鴞》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於春秋時期中葉,據鄭玄《詩譜序》,是《陳風‧株林》,跨越了大約600年。 《詩經》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肅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東到山東,南到江漢流域。 (1)詩、詩三百 (2)經:戰國末年:《莊子》:「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漢書·食貨志》中記載,周朝朝廷派出專門的使者在農忙時到全國各地採集民謠,由周朝史官彙集整理後給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以平民文學(國風)為主、多取材自社會生活 齊詩(轅固) 魯詩(申培公) 韓詩(韓嬰) 毛詩(毛亨) 今文經 今文經 今文經 古文經 亡於曹魏 亡於西晉 內傳亡於北宋,存外傳 現今通行版 西漢.毛亨-傳 東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正義 南宋.朱熹-詩集傳 以四言短句為主、寫實風格,質樸自然、音調和諧美妙、反覆詠歎結構──疊字疊句運用 政治上 ※春秋時期,各國之間的外交,經常用歌詩或奏詩的方法來表達一些不想說或難以言喻的話,類似於現在的外交辭令。 文學上 ※最早的詩歌總集、先秦北方文學代表、百代韻文之祖、四言古詩的代表、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 ※孔子對《詩經》有很高的評價。對於《詩經》的思想內容,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對於它的特點,則「溫柔敦厚,詩教也」(即以為詩經使人讀後有澄清心靈的功效,作為教化的工具實為最佳良策)。 ※孔子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顯示出《詩經》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深刻影響。 ※孔子認為,研究詩經可以培養聯想力,提高觀察力,學習諷刺方法,可以運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從而達成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即《論語》中所謂「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 《國風》的《關雎》、《小雅》的《鹿鳴》、《大雅》的《文王》、《周頌》的《清廟》。 六義 風 雅 性質 各國民間歌謠 中原正聲 用於朝會 用於宴饗 於用祭祀 是樂歌可配舞 說明 十五國風 大雅 160篇 31篇 74篇 31篇 4篇 5篇 直敘法 譬喻法 聯想法 多言情詩。作者大多是民間歌手。 多敘事詩(記周室肇造及發展史事),多半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小部分是民歌。 敘事詩、頌贊之詩。含六篇笙詩在內 皆祭祀之辭 多頌美時君之詩 多頌美時君之詩 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蓼莪:「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地域 名稱 采詩 內容 流傳 三家詩 注疏 特色 影響 詩四始 詩六義 定義 內容 歸類 體裁 (內容) 頌 作法 賦 比 興 小雅 周頌 商頌 魯頌 鋪陳直敘。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以白描為主。 以彼喻此。用一個事物比喻另一個事物。 托物興詞。從一個事物聯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題解 選自《小雅》。 ※賞析 全詩分六章,寫孝子哀父母早逝,自傷不能奉養雙親以報養育之恩。 1.結構 詩歌的內容回環復沓,是《詩經》結構上的一大特點。詩經的詩一般由若干章組成,所謂復沓,指章與章之間的字句基本相同,只對應地變換少數字詞,達反復詠唱的效果。這首詩亦不例外,利用復沓加強全詩的感情。 全詩共分四章,第一、二章與第五、六章的結構相近,以重複的句子,達反複詠歎的效果。如第一、二章重複「蓼蓼者莪」、「哀哀父母」兩句,而「匪莪伊蒿」與「匪莪伊蔚」;「生我劬勞」與「生我勞瘁」間,亦改了一個字。而第五、六章重複「民莫不穀」,而「南山烈烈」與「南山律律」;「飄風發發」與「飄風弗弗」亦只改動了兩個字,加強全詩的感染力。 第四章以一連串的「我」字,追憶自己成長過程及父母的辛勞,語氣一貫而下,令人感受作者的內心的愴痛。 2.表情達意 作者因見莪蒿茁壯的樣了,托物起興,觸發思念雙親的情感。 作者在詩中善用比喻,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先以青蒿為喻,表示自己長大後,辜負了父母的期望,含有自責之意。再以「缾」比喻父母,「罍」,比喻自己,謂自己未能贍養父母,使父母缺衣少食,備嘗艱辛。 另外,作者在詩中直接道出自己的悲痛,如第四章「昊天罔極」,直言上天不善,讓其父母早逝,令他再不能孝養父母,感情真摯直率。 ※課文 段落 第一章 詩六義 大意 感傷自己不成材,讓比 父母白費苦心。 原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翻 譯 那長得又高又大的植物是莪吧!只是我並不是莪,只是蒿。 悲哀啊悲哀,可憐的父母親啊!生養我是如此的辛勞。 那長得又高又大的植物是莪吧!但是我卻不是莪,只是蔚! 悲哀啊悲哀,可憐的父母親啊!生養我是如此的積勞成疾。 小瓶中的酒倒光了,是大酒罈未能添補的恥辱。 賦 比 賦 第同第一章 二※重章疊句 章 第訴說父母早死,自己比 三未能盡孝的遺憾章 及精神上的孤苦賦 無依。 賦 第追念父母生養照顧四我的恩德。 章 ※連用九個「我」字極力渲染、鋪陳父母養育之恩。 第藉南山、飄風的景象五烘染一己孤苦的情章 懷。 第同第五章 六※重章疊句 章 賦 比 興 賦 興 賦 像我這樣孤苦伶仃、不能終養父母的人活著,還不如早些死去的好!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沒了父親,我依靠誰?沒了母親,我仰賴誰?出門在外,我滿懷則銜恤,入則靡至。 憂傷;踏進家門,魂不守舍,我又有誰可以做我支柱?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父母雙親啊!您們生下我、養育我,撫育我、餵哺我、養活我、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教導我、庇護我、呵護我,不厭其煩地進進出出始終懷抱照顧我。 復我,出入腹我。 您們這樣的恩德,像蒼天一般的廣大無邊,我如何能報答得了您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們的恩德! 眼前只見南山高聳矗立,一陣暴風呼號地吹過,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 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家家戶戶團圓和樂,過著好日子,為何只有我的遭遇如此淒滲! 眼前但見南山巍峩矗立,一陣狂風呼呼地吹起, 家家戶戶團圓和樂,過著好日子,為什麼只有我不能終養父母! ※成語、詞語整理 缾罄罍恥:喻父母不得終養,乃子女之恥。(同)風木銜悲、烏鳥失養、(反)甘旨之養、菽水承歡、歠菽飲水 顧復之恩:比喻父母養育的恩德。(同)父母恩勤 寸草春暉:比喻父母恩情深重,子女即使竭盡心意也難以報答。(同)昊天罔極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韓詩外傳) 任重而道遠,不擇地而息;家貧而親老者,不擇官而仕。(韓詩外傳) 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歐陽脩,瀧岡阡表) 椎牛而祭,不如雞豚之逮親存也。 大孝終身慕父母。→孟子 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孝經 ※單選題 1、( D )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請問「缾」、「罍」分別比喻什麼? (A)子女、父母 (B)父母、兄弟 (C)國君、人民 (D)父母、子女 2、( A ) 以下選項中的缺空字,何者不可填入「拊」字? (A)□首稱臣 (B)□膺切齒 (C)□我畜我,長我育我 (D)□心自問 解析:(A)俯首稱臣:低著頭自稱臣下;形容甘心順從。(B)拊膺切齒:搥胸咬牙;形容非常憤怒和痛恨。(D)拊心自問:自我反省、檢討。 3、( B ) 下列「 」中的字,讀音不同的選項是: (A)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怙」惡不悛 (B)拊我畜我,「長」我育我/身無「長」物 (C)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學而不思則「罔」(《論語‧為政》) (D)民莫不穀,我獨不「卒」/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蘇軾〈赤壁賦〉) 解析:(A)(ㄏㄨˋ)依賴、仗恃/(ㄏㄨˋ)依賴、仗恃。怙惡不悛(ㄑㄩㄢ):憑仗著惡勢力為非作歹而不知悔改。(B)(ㄓㄤˇ)養育、使……成長/(ㄓㄤˋ)多餘的。(C)(ㄨㄤˇ)無/(ㄨㄤˇ)無所得。(D)(ㄗㄨˊ)終了/(ㄗㄨˊ)最後。 4、( B ) 下列詞語,何者不適用於「父母與子女之間」? (A)孺慕之思 (B)刎頸之交 (C)反哺之情 (D)甘旨之養 解析:甘旨之養:以美食孝養雙親。 5、( A ) 有關「缾之罄矣,維罍之恥」一句,以下何者錯誤? (A)缾、罍皆為「酒名」 (B)缾以喻父母,罍以喻子女 (C)「維」罍之恥:是 (D)意謂:孝子以不能終養父母而自覺羞恥 6、( A ) 下列空格中應填入的字,何者兩兩相同? (A)出則銜恤,入則□至/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者蓋鮮矣(司馬光〈訓儉示康〉) (B)無父何怙?無母何□?/為嚴將軍頭,為嵇□中血(文天祥〈正氣歌并序〉) (C)顧我復我,出入□我/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可知矣(韓愈〈師說〉) (D)欲報之德,昊天□極/每一獨□,動彌旬日(白居易〈與微之書〉) 解析:(A)靡(ㄇㄧˇ。無)/靡(ㄇㄧˇ。傾倒;順服)。(B)恃/侍。(C)腹/復(恢復)。(D)罔/往。 7、( D ) 下列漢代傳《詩經》者,那一家屬於古文經? (A)齊詩 (B)魯詩 (C)韓詩 (D)毛詩 【87四技二專工科】 8、( C ) 以下「 」中的字,經過代換後,何者意思不變? (A)缾之罄矣,「維」罍之恥:危 (B)「拊」我畜我,長我育我:俯 (C)蓼蓼者莪,「匪」莪伊蒿:非 (D)蓼蓼者莪,匪莪「伊」蒿:依。 9、( B )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意謂: (A)暴虐之政,令人民流離失所 (B)無父無母的孤兒,真是生不如死 (C)孤獨寂寞的人,常認為生命是沒有意義的 (D)不知努力者,實在是雖生猶死 10、( D )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蓼莪》)下列哪一個答案是正確的? (A)失去父親稱「失恃」 (B)失去母親稱「失怙」 (C)父母雙亡稱為「失怙」 (D)父親亡故稱為「失怙」 【87四技二專商科】 11、( C ) 以下選項的句子,何者出以「賦」的筆法? (A)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B)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C)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D)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12、( B ) 國語字典中,在「心」的部首,查不到以下那一個字? (A)怙 (B)總 (C)恥 (D)恤 解析:應在「糸」部。 13、( C ) 下列何者不是《十三經注疏》中《詩經》的注解之書? (A)西漢毛亨作的《傳》 (B)東漢鄭玄作的《箋》 (C)晉杜預作的《集解》 (D)唐孔穎達作的《疏》 解析:《十三經注疏》中,《左傳》的注解之書: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正義》。 14、( D )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維」字意同: (A)概 (B)殆 (C)盍 (D)乃 【88北夜二專】 15、( C ) 甲、攀付權貴;乙、鞠恭盡瘁;丙、篳路藍縷;丁、陟罰臧否;戊、濫芋充數;己、徇私舞弊。以上選項中的詞語,寫法完全正確的是: (A)甲丁戊 (B)乙丙己 (C)丙丁己 (D)丁戊己 解析:甲、付→附。乙、恭→躬(鞠躬盡瘁:竭盡心力,不辭勞苦)。戊、芋→竽(濫竽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居位充數)。己、徇私舞弊:偏袒私情又作弊(徇:設法求取)。 16、( C ) 下列詞語,何者不能解釋為「父母」? (A)椿萱 (B)怙恃 (C)蓼莪 (D)高堂 解析:(A)指父母。椿(ㄔㄨㄣ)木象徵長壽,借以指父;萱草令人忘憂,借以指母。(D)對父母的敬稱。 17、( B ) 「晉朝的學者王裒,每次讀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句子,總不禁想起死去的父親而淚流滿面。他的學生為了不讓老師傷懷,甚至還廢講〈蓼莪〉呢!」以上這段文句,可以簡化為四字詞語:「□廢蓼莪」。請問空格中的字應是: (A)師 (B)詩 (C)斯 (D)失 18、( C ) 「出則銜恤,入則靡至」,此句意謂: (A)居無定所的飄泊 (B)顛沛流離的不幸 (C)雙親喪亡的悲痛 (D)失去子女的哀傷 19、( A ) 下列有關書籍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典論.論文》:中國文學批評之祖 (B)《昭明文選》:中國最早之詩歌總集 (C)《文心雕龍》:中國最早之文選總集 (D)《詩經》:中國的辭賦之祖 解析:(B)中國最早之文選總集。(C)中國第一部以駢文寫成之文學批評專書。(D)《楚辭》:中國辭賦之祖。 20、( B ) 關於《詩經》與《楚辭》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詩經》風格重寫實,《楚辭》風格富浪漫 (B)《詩經》開漢賦之先河,《楚辭》則為韻文之祖 (C)《詩經》為北方文學之代表,《楚辭》為南方文學的代表 (D)《詩經》多取材社會生活,《楚辭》多描寫個人情志 【88北夜二專】 解析:韻文之祖為《詩經》,《楚辭》開漢賦之先河。 21、( D ) 以下皆為「哀悼」之詞,請問何者的解釋錯誤? (A)風木之思:對逝去父母的哀思 (B)雁行折翼:喻兄弟離散或喪亡 (C)西河之痛:悼人喪子之詞 (D)風冷杏壇:哀悼商界人士 解析:(C)子夏居西河,教授生徒。其子死,哭泣以致失明。見《禮記.檀弓上》。(D)風冷杏壇:哀悼師長。端木遺風:則可用來哀悼商界人士。 22、( D ) 以下文句,何者不適合用來「歌頌母愛」? (A)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B)烏鴉有反哺之情,小羊有跪乳之義 (C)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D)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 解析:吐哺握髮:比喻禮賢下士。周公執政期間,常於吃飯時,吐出口中的食物,停止吃飯,接見來訪的賢人;洗頭洗到一半時,握著溼髮,接見來訪的賢人。 23、( A ) 《十三經》中不包括那一本書? (A)《春秋》 (B)《詩經》 (C)《書經》 (D)《易經》 解析:《十三經》: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24、( B ) 以下選項的句子,何者出以「興」的筆法? (A)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B)南山律律,飄風弗弗 (C)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D)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解析:(A)「賦」的筆法。(C)「比」的筆法。(D)「比」的筆法。 25、( A )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飄風」意謂: (A)暴起之風 (B)徐徐之和風 (C)夾雜細雨之風 (D)清涼之山風 【83中夜二專】 26、( C )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句中「之」的字義與下列何者相同? (A)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B)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C)「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桃夭》) (D)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解析:(A)助詞。(B)的。(C)是;此(之子:這個出嫁的女子。于歸:出嫁。于:往。歸:女子出嫁)。(D)助詞,用來形成倒裝句。 27、( C ) 以下文體,何者「不是韻文」? (A)樂府詩 (B)古體詩 (C)駢文 (D)戲曲 28、( C ) 下列各詩句,何者最足以表現〈蓼莪〉作者的心情? (A)父母在,不遠遊 (B)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C)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D)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29、( B ) 「他自幼失□,是父親一手帶大的」,請問空格中應填入那一個字? (A)怙 (B)恃 (C)親 (D)孤 30、( D ) 有關《詩經》,以下何者正確? (A)作法:風、雅、頌 (B)內容:賦、比、興 (C)作者大多為戰國時代的人 (D)〈頌〉分〈周頌〉、〈魯頌〉、〈商頌〉 解析:(A)作法:賦、比、興。(B)內容:風、雅、頌。(C)《詩經》為春秋時代作品。 31、( A ) 〈蓼莪〉詩中,哪一個詞語有如下的意思:「孝子因自己的不成材,而為父母感到悲哀」? (A)「哀哀」父母 (B)我獨「不卒」 (C)入則「靡至」 (D)生我「勞瘁」 32、( C )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中的「罄」字,其意是: (A)漏 (B)碎 (C)盡 (D)溢 【83中夜二專】 33、( C ) 下列「 」中的字義,兩兩相異的是: (A)「淑」人君子,其儀一兮(《荀子‧勸學》)/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B)蓼蓼者莪,匪莪「伊」蒿/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C)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D)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解析:(A)善。(B)是。(C)養育/依賴。(D)無。 34、( B ) 下列「 」中的字音,兩兩相異的是: (A)出則銜恤,入則「靡」至/吾性不喜華「靡」(司馬光〈訓儉示康〉) (B)「蓼」蓼者莪,匪莪伊蒿/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白樸〈沉醉東風‧漁父詞〉) (C)「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鮮」車怒馬 (D)民莫不穀,我獨不「卒」/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司馬光〈訓儉示康〉) 解析:(A)ㄇㄧˇ(無)/ㄇㄧˇ(華麗)。(B)ㄌㄨˋ/ㄌㄧㄠˇ(生長在水澤中的草本植物)。(C)ㄒㄧㄢ/ㄒㄧㄢ(鮮車怒馬:華麗的車、健壯的馬。形容排場的奢侈豪華)。(D)ㄗㄨˊ/ㄗㄨˊ(僕隸)。 35、( D ) 宋真宗的〈勸學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請問以上缺空的字詞,依序應填入: (A)顏如玉、黃金屋、千鍾粟 (B)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 (C)千鍾粟、顏如玉、黃金屋 (D)千鍾粟、黃金屋、顏如玉 36、( C )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所謂「銜恤」意指: (A)憐憫 (B)體貼 (C)懷憂 (D)不滿 【88保甄】 37、( B ) 關於《詩經》之說明,下列何者有誤? (A)計三百零五篇,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B)約當戰國時期作品 (C)體裁可分〈風〉、〈雅〉、〈頌〉三個部分,作者多不可考 (D)現存毛亨所傳詩經在文字上是屬「古文經」【93德明技術學院】 解析:《詩經》時代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 38、( C ) 文學史上與《詩經》並列,而同為「百代韻文之祖」的是: (A)《史記》 (B)《易經》 (C)《楚辭》 (D)《春秋》 解析:在第五冊第八課〈漁父〉的「作者欄」結尾提到。 39、( C )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此句意謂: (A)自認無法顯揚父母 (B)感歎天災人禍、民不聊生 (C)哀歎無法終養父母 (D)哀歎天下之大,卻無容身之處 40、( B ) 「無父何□?無母何□?」缺空的字是: (A)怙、侍 (B)怙、恃 (C)恃、怙 (D)侍、怙 【88四技二專工科】 41、( D ) 「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句中的「穀」、「害」分別意謂著什麼? (A)五穀豐收、顛沛流離而無家可歸 (B)正大光明、寄人籬下的悲慘遭遇 (C)萬眾一心、被人排斥的孤單寂寞 (D)生活和樂、父母早逝的孤苦境遇 42、( D ) 甲、揠苗助長;乙、長袖善舞;丙、長我育我;丁、身無長物;戊、長頸鳥喙;己、山高水長,請問以上各詞語中的「長」字,讀為「ㄔㄤˊ」音的,是那幾個選項? (A)乙丁己 (B)甲乙戊 (C)甲丁戊 (D)乙戊己 解析:甲、揠(ㄧㄚˋ)苗助長(ㄓㄤˇ):喻做事急求速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乙、長(ㄔㄤˊ)袖善舞:形容人善於交際;丁、身無長(ㄓㄤˋ)物:身邊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非常貧窮;戊、長(ㄔㄤˊ)頸鳥喙(ㄏㄨㄟˋ):形容人相貌奇特;己、山高水長(ㄔㄤˊ):形容人的品節高超,永垂不朽。 43、( C ) 有關《詩經》各篇的標題,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標寫詩題的原則,乃為司馬遷所訂 (B)孔子刪編時,根據各篇詩義而標出詩題 (C)本無標題,後人取首句一至數字作為篇名 (D)標題即是「詩旨」 44、( B ) 甲、「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乙、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丙、巧言令色,「鮮」矣仁;丁、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戊、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上選項中的「鮮」字,讀音為(ㄒㄧㄢ)的,共有幾個? (A)二個 (B)三個 (C)四個 (D)五個 解析:甲、ㄒㄧㄢ。 乙、ㄒㄧㄢ。 丙、ㄒㄧㄢˇ。丁、ㄒㄧㄢˇ。戊、ㄒㄧㄢ。 45、( D ) 下列有關《詩經》之敘述,何者錯誤? (A)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B)《詩》之六義為風、雅、頌、賦、比、興 (C)共三百零五篇 (D)「頌」是民間歌謠,「風」為士大夫之作,「雅」為祭神樂章 【83四技二專商科】 解析:「風」是民間歌謠,「雅」為士大夫之作,「頌」為祭神樂章。 46、( B ) 〈蓼莪〉一文中的旨意,不包括下列何者? (A)父母生養子女,備極辛勞 (B)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慘惻 (C)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憾恨 (D)父母之恩比山高、比海深 47、( C ) 下列文句中,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A)她秋波留轉,笑靨動人,實在是個美人 (B)《詩經》各篇皆未標式作者姓名 (C)〈蓼莪〉一詩共分六章,再三詠歎,極可顯示孝子的真心誠意 (D)他倆氣味相投、志同道和,也是事業上的好伙伴 解析:(A)留→流。(B)式→示。(D)和→合。 48、( C ) 有關經史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詩經》經孔子重編後,成為定本,所以僅存《魯詩》傳世,齊、韓二家均亡 (B)《左傳》編年記事,是研究戰國時代的重要史料 (C)二十五史,皆紀傳體,是為正史 (D)《十三經注疏》中的《禮記》為《大戴禮記》 解析:(A)齊、魯、韓三家均亡,僅存《毛詩》。(B)春秋時代。 (D)《禮記》原本是附在《儀禮》之後的散篇札記(孔門後學所記),到了西漢,戴德選篇八十五篇,稱《大戴禮記》;其姪戴聖選篇四十九篇,稱《小戴禮記》。至東漢末年《小戴禮記》盛行,遂獨佔《禮記》之名。今《十三經注疏》中的《禮記》即為《小戴禮記》。 49、( C ) 〈蓼莪〉結尾以「南山的高大、飄風的驟疾」來引寫「孝子之思」。請問這是什麼筆法? (A)賦 (B)比 (C)興 (D)以上皆非 解析:南山之高,引出「父母之恩高」。飄風之疾,則引寫出「父母瞬間而逝」的意思。 50、( B ) 「出則銜恤,入則靡至」,句中「出」、「入」兩字,分別意謂著: (A)出現、入睡 (B)出門、回家 (C)出生、入土 (D)出兵、回朝 51、( B ) 「《詩經》中的詩歌,大都修飾樸實自然,音調諧美,只有思想性與藝術性。」請問此段文句,要修改成以下那一個選項,才算是通順、正確的? (A)《詩經》中的詩歌,大都修飾精美,音調諧美,並不具有思想性與藝術性 (B)《詩經》中的詩歌,大都風格樸實自然,音調諧美,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 (C)《詩經》中的作者,大都風格樸實自然,音調諧美,更具有思想性與藝術性 (D)《詩經》中的文字,大都包裝樸實自然,音調諧美,似乎也具有思想性與藝術性 解析:(C)應改為「《詩經》中的作者,文筆皆樸實自然;思想有見地,也具有藝術的眼界」。(D)「包裝」二字為贅詞。 52、( C ) 以下的敘述,何者有明顯的瑕疵? (A)古人說〈蓼莪〉一詩「備極沉痛,幾於一字一淚,可抵一部《孝經》讀」 (B)〈蓼莪〉一詩中,「賦」、「比」、「興」三種作法兼具,充分展現了其高度的文學技巧 (C)〈蓼莪〉一詩,在抒寫孝子奉養父母的傷痛 (D)〈蓼莪〉一詩選自《詩經‧小雅》,全詩分為六章 解析:奉養→悼念。 53、( B ) 〈蓼莪〉一詩中,曾以何者比喻「庸材」? (A)蓼、蒿 (B)蒿、蔚 (C)莪、蔚 (D)莪、蒿 54、( B ) 梁實秋《雅舍小品.講演》:「演講其實也是吃開口飯的行當中的一種,即使是□□□□,事前總要準備,到時候面對黑壓壓的一片,即使能□□□□,個把鐘頭下來,大概沒有不□□□□的。」請問缺空的字詞依序應填入: (A)侃侃而談、口燥舌乾、學富五車 (B)學富五車、侃侃而談、口燥舌乾 (C)口燥舌乾、侃侃而談、學富五車 (D)口燥舌乾、學富五車、侃侃而談 55、( D ) 以下空格中應填入的字,何者不可讀為(ㄏㄠˋ)? (A)□瀚宇宙 (B)□天罔極 (C)□逸惡勞 (D)陰風怒□ 解析:(A)浩(ㄏㄠˋ)。(B)昊(ㄏㄠˋ)。(C)好(ㄏㄠˋ)。(D)號(ㄏㄠˊ)。 56、( C ) 以下括弧中的字詞,何者不屬於「贅語」? (A)詩歌真是奇妙。有時一首好詩,連作者是誰都(搞得)弄不清楚,但歷經百年、千年,它卻仍然活在紙上、活在人們的心中 (B)〈蓼莪〉詩中的孝子哀傷父母早逝,自己既無以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而在現實人生中又(平凡地)庸庸碌碌,更辜負了父母生前殷切的期望 (C)如此椎心的悲慟,他(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自己的心聲,一遍又一遍地反覆詠歎著 (D)某一年孟春,負責采詩的官吏來到這裡,聽到這(古今中外)真情流露的歌聲,也同樣深深地感動,而用文字將它記錄了下來。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 24個故事包括: 1.孝感動天 2.親嘗湯藥 3.嚙指痛心 4.百里負米 5.蘆衣順母 6.鹿乳奉親 7.戲彩娛親 8.賣身葬父 9.刻木事親 10.行傭供母 11.懷橘遺親 12.埋兒奉母 13.扇枕溫衾 14.拾葚異器 15.涌泉躍鯉 16.聞雷泣墓 17.乳姑不怠 18.臥冰求鯉 19.恣蚊飽血 20.扼虎救父 21.哭竹生筍 22.嘗糞憂心 23.棄官尋母 24.滌親溺器 風、雅、頌 「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 國風160篇 《風》又稱《國風》,一共有15國風,指十幾個地區的樂曲。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檜、齊、 魏、唐、秦、豳、陳、曹的樂歌,共160篇。國風是當時當地流行的歌曲,帶有地方色彩。從內容上說,大多數是民歌。 作者大多是民間歌手,但是也有個別貴族。 大雅31篇 對於《雅》的認識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指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音樂,「雅」有「正」的意思,把這種小雅74篇 音樂看作「正聲」,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樂的區別。也有人說「雅」與「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稱呼。還 有觀點認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樂。《雅》共105篇,分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數是朝廷 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內容幾乎都是關於政治方面的,有讚頌好人好政的,有諷刺弊政的。只 有幾首表達個人感情的詩。但是沒有情詩。 周頌31篇 《頌》是貴族在家廟中祭祀鬼神、讚美治者功德的樂曲,在演奏時要配以舞蹈。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魯頌4篇 共40篇。其中《周頌》31篇,認為可能是西周時的作品、多作於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魯頌》4篇,認為可能是魯僖商頌5篇 公時的作品;《商頌》則認為是春秋以前宋國的作品。 賞析 〈蓼莪〉是一首兒子悼念父母的詩,作者在詩中表達自己未能奉養雙親的悔恨。 1.結構 詩歌的內容回環復沓,是《詩經》結構上的一大特點。詩經的詩一般由若干章組成,所謂復沓,指章與章之間的字句基本相同,只對應地變換少數字詞,達反復詠唱的效果。這首詩亦不例外,利用復沓加強全詩的感情。 全詩共分四章,第一、二章與第五、六章的結構相近,以重複的句子,達反複詠歎的效果。如第一、二章重複「蓼蓼者莪」、「哀哀父母」兩句,而「匪莪伊蒿」與「匪莪伊蔚」;「生我劬勞」與「生我勞瘁」間,亦改了一個字。而第五、六章重複「民莫不穀」,而「南山烈烈」與「南山律律」;「飄風發發」與「飄風弗弗」亦只改動了兩個字,加強全詩的感染力。 第四章以一連串的「我」字,追憶自己成長過程及父母的辛勞,語氣一貫而下,令人感受作者的內心的愴痛。 2.表情達意 作者因見莪蒿茁壯的樣了,托物起興,觸發思念雙親的情感。 作者在詩中善用比喻,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先以青蒿為喻,表示自己長大後,辜負了父母的期望,含有自責之意。再以「缾」比喻父母,「罍」,比喻自己,謂自己未能贍養父母,使父母缺衣少食,備嘗艱辛。 另外,作者在詩中直接道出自己的悲痛,如第四章「昊天罔極」,直言上天不善,讓其父母早逝,令他再不能孝養父母,感情真摯直率。 輔助資料 有關詩經 《詩經》作者 《詩經》形成 詩之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詩之四始 孔子評云:「《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論語》:「小子何莫學乎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草木鳥獸草木之名。」 烏鴨反哺 彩衣娛親 羔羊跪乳 〈蓼莪〉 〈蓼莪〉注釋 〈蓼莪〉譯文 〈蓼莪〉主題及內容分析 1. 孝子哀不能終養而刺幽王之說。  毛詩序  鄭玄(127─200) 2. 孝子哀不能終養,非刺幽王之說。  王靜芝《詩經通釋》  清‧方玉潤(1811─1883)《詩經原始》 3. 因勞役而不能終養之說  宋‧朱熹《詩集傳》 4. 純粹孝子不能終養之說  孔子  清‧姚際恒 〈蓼莪〉藝術特色(寫作手法) 1. 結構嚴緊:六章四章章四句二章章八句 2. 比──朱熹:「以彼物比此物。」是比喻手法。 3. 興──朱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 4. 賦──朱熹:「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乃直接敘述手法。 5. 疊字:「蓼蓼」、「哀哀」、「烈烈」、「發發」、「律律」、「弗弗」 6. 複沓句: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7. 押韻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蒿、勞:古韻豪部)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蔚、瘁:古韻物部) 瓶之罊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恥、久、持:古韻之部)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恤、至:古韻質部)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鞠、畜、育、復、腹:古韻屋部)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德、極:職部)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烈、發、害:古韻曷部)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律、弗、卒:古韻物部) 討論問題 1. 《詩經‧蓼莪》之旨乃諷刺周幽王,你同意嗎? 2. 〈蓼莪〉之寫作手法若何?試論之。 3. 「賦、比、興」乃《詩經》之作法,試以〈蓼莪〉一詩解說此種手法。 4. 〈蓼莪〉如何敘述父母養育之恩德?孝子之哀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