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科举制度对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启示
来源:世娱网
浅议科举制度对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启示 政治与法律 浅议科举制度对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启示 侯晓燕 石鑫 010021)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摘要】 本文阐述了科举制度的含义及其影响,分析了我国公务员现行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借鉴科举制度完善公务员录用制 度的对策。要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全国统一或者统一分级考试;要改革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促进考试内容多样化、合理 化,提高公务员招考的科学性;要建立的考试部门,增强公务员招考的公平与公正性。 【关键词】 科举制度;公务员;录用制度;问题;启示 地来回奔波,参加当地的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 被社会戏称为“考霸 。地方的公由当地自行组织,加之 录用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诸多考评环节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人 国家的统一,在较大的社会范围中开辟了一条入仕途径,这在客观上促 为干扰和地方设置的不合理,严重侵害了很多考生的合法权益。 2、我国现行教育与公务员实际需求脱节 进了吏治状况的改善,提高了封建国家的管理效能。虽然现代社会大 多数人对它的贬过于褒,但无可厚非的是这个在中国流传上千年的制 3O多年来,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套涉 度,仍然包含很多合理之处,尤其对我国当前公务员的录用及考核制度 及高、中、基层的教育体系。然而,我国现行教育,片面追求学生的 有较多可借鉴之处。当前,有关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各项法规制度正逐 文化素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开放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步趋于完善,但考试录用制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由 大学中的课程设置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不能为社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肇始于隋朝, 1905年废止。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对中国蓟建社会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它把政权和意识形态灌输自然地融合为一体,巩固了封建 于公成为热门,如果没有好的制度规范,势必会对社会的公平 公正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分析科举制度的运 行方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未 尝不是一件好事。 一、科举制度的含义及其影响 会输送更多的实用人才。高校毕业生作为参加公的主力军很 难适应社会对公务员的综合要求,很多人不得不在进入机关后重 新学习相关知识,这正是我国当前教育的弊病。 3、考察科目和内容的构成有待完善 多年来考试内容一直在不断改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方 科举是中国古代訇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 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科举制 面,涉及内容过于宽泛,不能反映职位特征,而且脱离实际工作需要,不 能很好地为工作实践服务。另一方面,地方命题者水平存在差异,导致 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土制度。科举制从 试题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公共基础知识的考察内容过于常识化,不利 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科进士考试 于考生发挥其创新思维。例如,虽然现在的行政人才选拔也非常注重 为止,共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德”的考查,但主要是通过背书答题的方式考查对马列主义、思 科举的最初目的是为从社会中提拔人才,破除贵族世袭现象, 想、理论、时事政治等的掌握和熟悉程度,只注重政治品德而忽 拓宽官吏来源,优化朝廷用人体系。在封建社会的发展中,科举考试无 咯其他方面的道德起码是不完善、不科学的,是不能保证所选出的人才 疑是一种较为公平、公开及公正的选才办法,体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 具有用好权力所需的全面的“德 。_3 后来东亚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均有仿效中国实行科举制度,日本科举 4、的性不强 的废除甚至还要在中国之后。明未清初,欧洲、l传教土来到中国看到并 我国负责公务员考录工作的主要是各级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在 赞扬科举制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介绍到欧洲各国。十八世纪时启蒙 公务员录用工作中容易受到各级机关的干扰,尤其是在面试、政治考 运动浪潮中,一些英国和法国思想家积极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 核、体检等环节,很难避免受到地方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错综复杂的 选才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录用方法,规定政 人脉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考务工作,考试的公平性、法律的尊严都受 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 到挑战。另外,钓建社会的“重情理轻法度 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家 官制度。 事实上,英国当B寸的文官制所采用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 长制作风,反映在公务员录用上就是“拉关系 、“走后门 等形式的徇 科举制度十分相似,很多方面是学习了科举取士的优点,甚至有的洋人 私舞弊。 称:科举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英国现行的文官制度在一定程度 上仍可说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当然,作为割建社会的历史产物,科举制也存在着许多缺陷和恶劣 三、科举制度对当前公务员制度的借鉴意义 1、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全国统一或者统一分级考试 现行的公务员考录尚未进行明确的职位分类与分级,不同的学历、 影响。尤其是由明代开始的八股文形式,逐渐使其考试内容陷于僵化, 年龄、社会实践能力采用的基本上是整齐划一的考试内容,不利于考生 过度要求考生在文章的形式上下工夫,而不注重考生的实际才学。绝 发挥其专业优势。这方面可以借鉴科举选才的多级考试制度,即层层 大多数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完全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 选拔、优胜劣汰,只有真正通过各个级别的考试后,才有资格成为各级 束缚,导致其眼界、思考都被大大。人们以通过科考为读书的 官吏。要增强公务员录用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公正,考试就 最终目的,读书只为求仕。同时,科举也极大地读书人的前途。明 必须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职位的职责和特点,相应地制定不 清时期,很多在文艺、自然科学、社会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有识之士 同的考试标准和考察内容,逐渐形成合理的分层分级考试,发掘各类人 往往失意于科场。因此,科举制度在为朝廷选拔人材的同时,也埋没了 才,充分利用其特殊的学术和专业才能。倡导推行全国一体化考试,加 民间在其他各方面有所建树的人才。满清为了奴化汉人,愈加严 强对公的前期、考中、试卷等环节的监察,破除地方各自为政 格地柬缚科举考试内容。科举取士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很多知识分 的混乱局面,力争实现公务员考录工作的统一、连续、高效。 子开始抵制和拒绝科考。随着历史的演进以及外来文明的冲击,科举 2、科学的公务员录用制度需建立在更为完善的教育上 制度最终走向消亡。 千多年来,科举考试之所以被置于如此之高的位置,正是基于其 二、目前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作为广大知识分子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实现功名利禄、改变命运、光宗 1、和地方公系统还有待完善 耀祖的基本途径。朝廷通过一次次科考使大批有识之士脱颖而出,为 一国效力。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次次人才选拔的成功作用,然而如果 家机关公之后,各地往往都要自行组织地方的公,不 没有经历长期、艰苦的教育、学习过程作支撑,人才选拔实际效用恐怕 仅考试时间不统一,考试成绩也不能互认。很多学生不得不在全国各 就要大打折扣了。因此,国家和社会在关注选拔的方法、程序和结 当前,我国公尚未实现统一。按照惯例,每年在和国 《新西部}2012.05期 浅议科举制度对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启示 政治与法律 果的同时,更应该对行政人才成长的过程给予重视。也就是说,在关注 【注释】 公制度的同时,更要有长远的目光即重视行政人才的成长环 [1] 史继忠.对科举制度的历史考察[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境和教育。 1995(3)14. 3、促进考试内容多样化、合理化,提高公务员招考的科学性 [2] 曾华.科举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之比较研究[J].文化学 正视科举考试后期的问题和弊端,防止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党八 刊,2009(02)24.股 。根据各用人部门的职位需求、各行业各岗位的不同性质进行命题 [3] 陈开多.规范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J].特区理论与实践, 考试,借鉴唐朝分级取士的方法,采用基础知识考试加专业知识考试相 1996(11)14. 结合的办法,选拔既具有相当综合知识基础,又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复 [4]沈庭禄.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国家公务员录 合型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实现以往注重知识水平向现代注重综合素 用制度[J].人事与人才,1995(09).16. 质的转变。 在完善笔试内容的方面,第一,应借鉴科举重视文学素养 [5] 千丽君.科举制度的重要特征及起源标志探究[J].河南教育 的传统,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文化水平。第二,逐步建立起国家级录 学院学报,1998(2)3O. 用考试公共科目知识题库和专业科目题库,公的试题均从国 家题库中随机抽取以便更好地确保考试公正性。第三,完善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体系,增加对考生的道德修养和公共诚信等方面的考察,确保录取人员 [1] 王艳军,季红艳.科举制度的衰亡对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的 良好的综合素质。关于面试内容可引进新的面试方法,如情景模拟等。 启示[J].河北企业,2009(1). 此外建立起高素质、高水平的面试官队伍,对于提高面试的公正性和科 [2] 林雅.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对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启示[J]. 学性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出现了最高级别科举形 甘肃学院学报,2003(6). 式即由皇帝亲自在殿庭上选拔的考试——殿试,并且将这种形式 [3]徐晓杰,王一媛.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J].理论 直流传下来直到科举制度被废止。这种特殊的选拔方式对于我国现 学刊,2008(8). 行公务员录用中的面试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4] 李红星,刘萍.科举制度对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借鉴[J]. 4、建立和完善的考试部门 经济研究导刊,2008(6). 考试部门作为选拔国家的重要机构,不应成为其他机构的附 庸,必须充分保证其性,而免受其他机构和个人的影响和干扰。从 [5] 史继忠.对科举制度的历史考察[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5(3). 而更好地保证公的性与公正性。为了不断完善我国现行 [6] 杨朝仁.科举取仕的历史嬗变与现实对照[J].政治学研究, 公务员制度,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2001(3). 要在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的同时,不断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l,推进我 [7] 冯润宇.科举制度对人才选拔的启示[J].云南大学行政学 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规范化、法律化。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显著特征 院,2005(2). 之一就是主,往往由统一组织,不受任何机构和个人的 [8] 丁峰辉.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的比较研究[J].山西大学政 牵制 N县的主考官由较高级别的担任,全国性的考试,主考官由 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报,2006(1). 皇帝直接任命。_5 西方现行的文官录用机构和其所行使的考录权及程 [9] 王新龙,徐卫平.对公务员录用考试若干问题思考[N].中国 2007. 序均享有,不受各级行政机关的干预。我国应抓紧设立的公 人事报,务员录用管理机构,强化对录用相关事宜的控制,尽量减少地方政 [10]盛若蔚,朱竞若.公务员考录新走向[N].人民日报,2008. 府的干预,最大程度地实现考试录用的公正、公开、公平,从上杜绝 [11] 李毓矩.对完善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几点建议[J].长江 不合理行为的产生。 论坛,2004(6). 综上所述,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古代最为完善、最为成熟的选官制 度,对维持和巩固封建统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对正在处 【作者简介】 于深刻变革中的我国人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不断推进中 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建设和完善,不仅要积极学习国外选官制度的先 进成果,同时要努力发掘古代科举制度的优良传统。并且从中取其精 候晓燕(1986一)女,内蒙古鸟兰察布市兴和县人,内蒙古大学公共 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石鑫(1988一)男,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人,内蒙古大学公 华、弃其糟粕,推动我国公务员制度向着更加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 共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运行。 (上接第125页) 杨宪益译介中国文学作品的主要阵地之一是《中国文学》。该刊始 本的副文本、译者相关论述等翻译成果,而其惯习的内化也受到译者个 创于1951年,杨宪益受邀为这本杂志提供译稿以及对原著作家、作品 人经历、社会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的介绍。他所译介的现代文学作品,如《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 代表了新中国建立前后的文流,为读者从文化的角度了解中国社 【参考文献】 会的变迁提供了素材,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新风貌。杨宪益还负 [1]Bourdieu,Pierre(1977).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trans. 责编辑出版了《熊猫丛书》(Panda Books),选译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 Richard Ni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M]. 典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这套丛书模仿英国的“企鹅丛书 (Pen— [2]Genette,Gerard(1997).Paratexts:Thresholds ofInterpretation, guin Books),每一册都有一个选题,共出版了100余种。包括杨宪益在 trans.Jane E.Lewin.Chambridge:Ch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M]. 内的中国译者有意识、有目的、系统地介绍中国文学,通过大量译本在 [3] 蒋梓骅译.布迪厄.实践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目的读者心中重构中国文化较为完整的形象,争取中国文化的话语权。 [4] 薛鸿时译.杨宪益.漏船载酒忆当年.[M].北京:北京十月文 四、小结 艺出版社.2001. 本章从原本选择、翻译策略、翻译目的三个侧面探讨了杨宪益的翻 [5]金圣华,黄国彬.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c].北京:中国 译惯习。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倾向系统,这一 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倾向系统又作用于译者的翻译行为。译者翻译惯习的形成及其作用发 [6]邢杰.译者“思维习惯”一描述翻译学研究新视角[J].中国 28(5)2007.10—15. 挥是一个结构和被结构的双向过程。译者的翻译惯习外化为译本、译 翻译,《新西部))2012.05期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