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辛亥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严复要求维新变法,却又主张“惟不可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
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期之以聚。”“除而不骤”的具体
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后升为总办(校长)。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
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
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1921年10月27日去世,终年68岁。著作有《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刑》、《严译名著丛刊》。
在严复故居复法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的维
新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
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著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信奉达
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
化。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
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
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而变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严复历数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曰锢智慧”、“其二
曰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因为中国民之愚智悬殊,自然不能胜过人家。基于这种思想,严复对办学校是积极的。他除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外,还帮助别人办过学校,如天津俄文馆、北京通艺学堂等。严复要求建立完整的学校系统来普及教育,以“开民智”。他根据资本主义国家
的制度,提出中国的学校教育应分三段的计划,即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吸收16岁以前的儿童入学;中学堂吸收16岁至21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的青年入
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的专业学习 。同时,还要把学习好的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
此外,严复还很重视妇女教育。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
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
自强的开始。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致至深之根本”。他还主张妇女应和男子一样,在女学堂里既要读书,又要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不参加社会活动,创办的女学堂就和封建私塾没什么区别,因而也就无意义了。显然,他是将妇女置于整个社会变革,特别是妇女自身的前提下普学”为辅助读物。在教学方法中学阶段应以“西学为重点”,“洋文功课居十分之七,中文功课居十分之三”,并且规定“一切皆
赴英国学习海军,与出使英国大臣1879年6月(光绪五年五月)毕业于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TheRoyal Naval College,
上,多采用讲解,减少记诵功夫。郭嵩焘结为忘年交。
用洋文授课”。在高等学堂阶段,Greenwich),回国后,被聘为福州主要学“西学”,至于“中文”,船政学堂后学堂教习。 则是“有考校,无功课;有书籍,无讲席,听学者以余力自治力。”1880年(光绪六年)到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来考虑的,故十分强调参加社会活动对女学堂学生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他在妇女教育方面高出一般人之处。
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总之,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他还指出“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古之必敝。”所以他认为就是尧、舜、孔子生在今天的话,也要向西方学习的。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的资产阶段教育方针。
他从“体用一致”的观点出发,具体规定了所设想的学校体系中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小学阶段,教育目的是使儿童能“为条达妥适之文”,“而于经义史事亦粗通晓,”因则“旧学功课,十当其九”,并以明白易懂的文字翻译西学中“最浅最实之
他认为对于青少年,应引导他们分析,学些专深的知识,如此,让他们有所收益,触类旁通、左右逢源。 科学方法问题是严复西学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曾翻译《穆勒名学》(形式逻辑),并积极进行对“名学”的宣传介绍。他认为归纳和演绎是建立科学的两种重要手
段。我国几千年来,“演绎”甚多,“归纳”绝少,这也是中国“学术
之所以多诬,而国计民生之所以病也”的一个原因。严复更重视归纳法,主张要“亲为观察调查”,反对“所求而多论者,皆在文字楮素(纸墨)之间而不知求诸事实”。他曾用赫胥黎的话说:“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
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严复出生于福州南台的中医世家。
1866年(同治五年)严复父亲病逝,学馆中辍,严复放弃走科举“正途”。
1867年(同治六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改名宗光,字又陵。
1871年(同治十年)福州船政学堂毕业,为该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5年。
1872年(同治十一年)取得选用道员资格,改名复,字几道。 1877年3月(光绪三年二月)
18年(光绪十五年)报捐同知衔,以知府选用,派为北洋水师学堂会办。
10年(光绪十六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但因与李鸿章不合,有意退出海军界,另谋发展。1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16年(光绪二十二年)创办俄文馆,并任总办,俄文馆为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9月24日捐款100元资助梁启超与
汪康年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 17年(光绪二十三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
18年(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
9月《国闻报》因报道戊戌政变的详情,被清勒令停办。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严复离开天津,避居上海;参加唐才常发起的“中国议会”,被选为副会长;创办名学会,讲演名学。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应开平矿务局总办张冀邀请赴天津主开平矿务局事,后任该局总办。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北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 1904年(光绪三十年)辞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一职,回到上海。
1904年冬发生开平矿务局诉讼事件,被邀前往英国伦敦进行交涉。
祸于天津。
1917年对张勋复辟表示同情。 1919年五四运动认为支持学生运动的蔡元培不识时务。 1920年因哮喘病久治无效,回到福州养病。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18年
《原富》(即《国富论》),亚当·斯密,1901年
《群学肄言》,斯宾塞,1903年 《群己权界论》,约翰·穆勒,1903年
《穆勒名学》,约翰·穆勒,1903年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由美洲到达英国,特意去拜访严复,二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 回到上海,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任复旦公学校长,为该校第二任校长。被安徽巡抚恩铭聘去任安庆任安徽师范学堂监督。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恩铭被刺,严复离开安徽师范学堂。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在北京任学部审定名词馆总纂。 1909年5月(宣统元年四月)被派充为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福建省顾问官
1910年1月17日(宣统元年十二月七日)清廷赐予文科进士出身。
1910年(宣统二年)海军部授为协都统,后任资政院议员。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11月辞去校长职务。
1913年总统府外交法律顾问。发起组织孔教会,并以任为首领。1914年1月26日被举为约法会议议员;后被任为参政院参政。起草委员。
1915年5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起草员。
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要求惩办祸首及筹安会六君子,严复避
人物评价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法意》、《美术通诠》等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离开北洋水师学堂
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任。辛亥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
时,更致聚讼于后世。虽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他的功过是非与成败得失,值得后世用心研究总结。虽然研究严复的论着已为数不少,但相对于他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显赫地位而言,还远远不够,尚待学界进一步挖掘材料、变换视角、革
新思维,做出更为全面公正的评判。 严复著作 天演论序严复文选
《论世变之亟》,《直报》,15年
《原强》,《直报》,15年 《辟韩》,《直报》,15年 《救亡决论》,《直报》,15年 《天演论》 ,赫胥黎,16年~
《社会通诠》,甄克斯,1903年 《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1904年~1909年 《名学浅说》,耶方斯,1909年 《严几道诗文钞》 《愈野堂诗集》 《严几道文集》 《严译名著丛刊》 《侯官严氏丛刊》 《侯官严氏丛刻》 《严侯官先生全集》
《严复集》,中华书局,王栻主编,北京,1986年
严复曾赴英国学习海军,并
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
著作。他对赋税的职能、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认为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而征税后要用之于民。他说“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在向谁征税的问题上,严复提出了“赋在有余”的原则。指出“国家责赋在民,必有道矣。国中富民少而食力者多,必其一岁之入,有以资口体、供事畜而有余,而后有以应国课。”他提出不能以“养民之财”、“教民之财”和“赡疾病待赢老之资”作为征税对象。这一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严复主张赋税轻重要适度,“赋无厚薄惟其宜”,认为统治者的责任在于“为其民开利源,而使
之胜重赋”,即鼓励人民发展
以提高负税能力。
【戊戍八月感事】 求治翻为 罪,明时误爱才。伏尸名士贱, 称疾诏书哀。
燕市天如晦,宣南雨又1854年(清咸丰四年甲寅)1来。临河鸣犊叹,莫遣才心灰。 岁
1月8日(阴历清咸丰三年癸 丑年十二月初十),严复出生于 福州南台苍霞洲。后有两妹, 大妹适何,小妹适陈。 1855年(清咸丰五年乙卯)2 岁
1856年(清咸丰六年丙辰)3 岁
1857年(清咸丰七年丁巳)4 岁
1858年(清咸丰八年戊午)5 岁
邻家打井,严复独自爬上井 架大叫:“井打得好圆好圆!” 已透出聪慧孩子的顽皮。 1859年(清咸丰九年己未)6 岁
1860年(清咸丰十年庚申)7 岁 入私塾读书。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辛 酉)8岁 严复遵父命回家乡阳 岐随五叔严厚甫读经书。 1862年(清同治元年壬戌)9 岁 继续跟五叔读书。 1863年(清同治二年癸亥)10 岁 严复回苍霞洲家中,父亲请 义序黄少岩来家坐馆教读。黄 少岩管教严格,除教经书外, 还给严复讲宋、元、理学案和 典籍,为以后他在学术研究上 面打下了基础。
18年(清同治三年甲子)11 岁 继续在黄少岩的教导下学 习。
1865年(清同治四年乙丑)12 岁 黄少岩病逝,其儿子黄孟修 来严家教学。
1866年(清同治五年丙寅)13
岁 按阴历算,严复这一年14岁。春季,严复遵从父母之命,与一王姓女子结婚。 6月,父亲严振先因病而死。家境贫寒,无法从师读书。 12月,严复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沈葆桢创办的福州船政求是堂艺局。
1867年(清同治六年丁卯)14岁 1月,求是堂艺局开学,因新校舍还未建成,暂时借用福州于山法雨堂上课。 6月,新校舍建成,求是堂艺局搬到马尾的新校舍,改名为福州马尾船政学堂。 1868年(清同治七年戊辰)15岁 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 1869年(清同治八年己巳)16岁 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 1870年(清同治九年庚午)17岁 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 1871年(清同治十年辛未)18岁 在船政学堂读了五年书,以考列最优等在船政学堂毕业。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壬申)19岁 与同学18人登“建威”号练习船练习。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癸酉)20岁 严复与同学18人登“扬武”号南下练习,回程由学生们自行驾驶。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甲戌)2l岁 严复随“扬武”,舰渡台,调查测量台东背方芹勤苏屿等海口。长子严璩出生。 1875年(清光绪元年乙亥)22岁 在军舰上工作。
1876年(清光绪二年丙子)23岁 严复与同学乘“扬武”号舰游黄海并访问日本长崎、横滨等地。
1877年(清光绪三年丁丑)24岁 与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方伯谦、何心川、叶祖珏、萨
镇冰、黄建勋、江壄祉、林颖启等赴英国留学。
1878年(清光绪四年戊寅)25岁 严复与6位同学拜见驻英公使郭嵩焘。随郭嵩焘参观巴黎的天文台、下水道、罗浮宫、圣西尔陆军士官学校,凡尔赛天乡试”,又未中。 18年(清光绪十五年己丑)36岁 升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会办(副校长)。
报捐同知,海军保案免选同知,以知府选用,又赴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再次未中。 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任主编。又创办《国闻汇编》,刊载《天演论》。
开始翻译亚丹斯密的《原富》 (《计学》),斯宾塞的《群学肄言》 (《社会学研究法》)。 三子严琥出生。
议政院等。曾人英观审听狱。
1879年(清光绪五年己卯)26岁 对西方社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8月,严复回国担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清光绪六年庚辰)27岁 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调严复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1881年(清光绪七年辛巳)28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1882年(清光绪八年壬午)29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1883年(清光绪九年癸未)30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1884年(清光绪十年甲申)31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乙酉)32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因非科举出身,难以得到朝廷重用,便决定请假回福建参加科举考试,未中。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丙戌)33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丁亥)34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戊子)35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请假赴北京参加“顺
10年(清光绪十六年庚寅)37岁 升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校长)。
11年(清光绪十七年辛卯)38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2年(清光绪十八年壬辰)39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5月,原配王夫人去世。同年娶如夫人江莺娘。
13年(清光绪十九年癸巳)40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回原籍福建参加科举考试,还是未中,这是严复第四次科考落第。
次子严瓛出生。
14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41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悉中日甲午海战中国败,大愤。不再有科考的念头。 1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来)42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发表论文《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
1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43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开始翻译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
1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44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45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吴汝纶为《天演论》作序。《天演沦》单行本以“慎始基斋丛书”名义正式出版。 拟写《上皇帝万言书》。9月14日,光绪帝召见严复,谈三刻钟。
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大悲。写《哭林晚翠》。 1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46岁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开始翻译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 (《自由论》)。 长女严瑸出生。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47岁 八国联军进犯占领北京,严复离开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避往上海,住闸北长康里。从此开始过着南北奔走、随处啖食的生活。
担任上海“中国国会”副会长。
开始翻译《穆勒名学》。 在上海娶朱明丽夫人,有公馆。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48岁 去天津主持开平矿务局工作。
次女严璆出生。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49岁 任京师大学堂附设编译局总办。
开始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
《原富》在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
《穆勒名学》由南京金粟斋兼任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财政部清理财政处咨议官、交民巷法国医院。
1918年(七年戊午)65岁 币制局咨议福建省顾问官等。 闲住北京。
出版。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50岁 任京师大学堂附设编译局总办。
《社会通诠》译成。 《群学肄言》由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 《群己权界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四子严璇出生。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51岁 辞编译局总办去上海。
《社会通诠》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为开平矿务局与英国打官司,在伦敦见到孙中山,孙说:君为思想家,我乃执行家也!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52岁 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复旦大学),马相伯任校长。
三女严珑出生。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53岁 任安徽高等师范学堂校长。
同时又被聘为上海复旦公学第二任校长。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54岁 身兼两校校长,自知精力不支,无暇两顾,先辞去复旦公学职务。后因安徽高等师范学堂人事复杂,难以有所作为,便也辞去职务。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55岁 学部聘严复为审定名辞馆总纂。
开始翻译耶芳斯的《名学浅说》 (《名学启蒙》)。 四女严顼出生。
1909年(清宣统元年己酉)56岁 任学部审定名词馆总纂。
溥仪皇帝赐严复文科进士出身。
《法意》陆续从1904年至190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名学浅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10年(清宣统二年庚戌)57岁 以“硕学通儒”的资格被征为资政院议员。 被特授海军协都统。 五子严玷出生。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58岁 清廷特授严复海军部一等参谋官。
清廷覆亡后,严复失职闲居
在家。
1912年(元年壬子)59岁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任袁世凯总统府顾问。 1913年(二年癸丑)60岁任袁世凯公府顾问兼海军部编译处总纂。
为孔教会成立首要发起人之一。
1914年(三年甲寅)61岁被推为“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
1915年(四年乙卯)62岁任袁世凯公府顾问兼参政院参政。
杨度在未经严复同意的情况下,硬将他写进“筹安会,,发起人之一的名单之中。 这年,严复哮喘病开始时常发作。
1916“年(五年丙辰)63岁 自袁世凯死后就闲居家中。冬天,哮喘病加重。
1917年(六年丁巳)岁在北京闲住。
冬天,因哮喘病住进北京东
多病,开始怀念家乡。冬,回福州避寒。
12月,为三子严琥订婚买下阳岐玉屏山庄一处房子。 1919年(八年己未)66岁 元月一日,三子严琥在老家阳岐玉屏山庄与林家小姐慕兰结婚。严复亲自为其操办。因操劳过度发病,为方便看病,住进城内郎官巷,房子为当时督军李厚基为其安排。 春末病重住进上海红十字医院,出院后回北京。病中为家乡阳岐尚书祖庙募集钱款。 回京后又住进协和医院,家搬进大阮府胡同,号“愈桦堂”自称“愈壄老人”。
1920年(九年庚申)67岁 元旦,长孙以侨出生。严复欣喜非常,悬灯燃烛,焚香拜祖。
10月离开北京回福州,定居郎官巷。
1921年(十年辛酉)68岁 5月29日和次女严璆回阳岐。 第二天察看尚书祖庙修建情况,并为祖庙写柱联。下午到鳌头山看自己的生塘。 7月到鼓山避暑,回城。 9月3日,写下遗嘱六条。 10月27日,在郎官巷去世,只次女严谬送终。
12月20日,与发妻王夫人合葬于阳岐鳌头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