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公报》与维新变法
新闻所 张小晴
历史的长河蜿蜒而行,中华民族的社会变迁也跌宕起伏地经历了数千年的岁月,有过波澜,也有过曲折,除却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晚清的社会转型算是触及人民生存方式转变的一大拐点。在这黑暗与光明交织的年代,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变革将延续千年的社会形态摧毁又重新建立,而其中最为艰难的,莫过于思想与意识形态的破立。
媒介常常与政治一线相牵,以媒介为平台,媒介又往往作为政治资本成为控制的工具。然而历史上各王朝的文化制度着社会的作用,国人难以通过影响国家权力运作,更谈不上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直至鸦片战争前后,社会动荡不安,外国侵略者打开中国紧闭的国门,传教士创办的中外文报刊遍及全国,在国内纷纷把在华外报当作学习洋务的重要途径时,外报也开始主宰着社会公共的阵地。此时,形式新颖、内容广泛、传播范围较大、时效性较强的报刊无疑成为新思想传播的一片沃土。风云变幻之际,报刊的洪流滚滚而来,一批先进分子纷纷看到了报刊构建出的有力的传播平台,看到了报刊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之中所占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设法自办报刊以宣传自己的新思想,掀起了国人自办报的热潮。
晚清时期的报刊,将推动社会变革的政治功能的开掘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交错纠缠在一起,构成了近代中国报业发展的独有魅力。
纵观品类繁多姹紫嫣红的近代在华外报,《万国公报》对晚清维新派办报影响最为巨大。
《万国公报》属于教会报刊,原名《教会新报》,1868年9月5日创刊于上海,美国
的传教士林乐知担任主编。1883年休刊直至6年后于18年复刊为广学会的机关报。在所有教会报刊中,《万国公报》办报历史、发行量和影响力均列榜首。
虽然林乐知身为美国的传教士,常以中国的局外顾问自居,刊载中国时事政论实为帝国主义喉舌,但其大力推广西方文明,打开国人的眼界,转变人们长久桎梏于封建思想的价值观,开启维新思想萌芽,为推动中国思想做出的贡献是更为重要的。
《万国公报》对报刊的重要性有很多论述,它指出:“泰西之所以骎骎日上者,未始非新报之能事也。”中国若能兴报馆,“上自朝廷之政事,官吏之贤否,下及工商之攸关,风俗之要端,以及忠孝节义之道,天文地理之旨,鸟兽虫木之异,名物象数之繁,并论格致、谈时务、明医术、原教道,莫不一一详载,而使诸色人等各随所见以增其所闻,个旧所闻以扩其所见”。非常全面的指出了中国兴报馆将带来的益处,内容详尽的报刊可以使民众广泛交流见闻,扩展眼界,进而推动国人思想进步。甲午战后,《万国公报》更认为“报馆之设,尤所不容缓也”,指出了媒介与政治的微妙关系。李提摩太在《新》中提出欲通上下之情有四法,第一就是立报馆,“欲强国必须富民,欲富民必须变法。中国苟行新政,可以立志富强。而欲使中国官民皆知新政之益,非广行日报不为功。非得通达时务之人,主持报馆以开耳目,则行之者一,泥之者百矣。其何以速济,则报馆其首务也。”则将报馆的设立看作富国强民和社会体系建立的一个重要渠道,启发了维新人士认识到报刊对社会、对变法的影响,进一步将创办报刊作为推行维新变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在甲午战争之后至戊戌年间创办了39种维新政论报刊,吸收了《万国公报》以评论为主的办报模式,且其办报主张“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也是来源于《万国公报》中“教民之法、新民之法”的论述。
《万国公报》不仅仅在方式和内容上启迪了维新人士,还为维新思想制造了一种思想
氛围并充当着先导,在中国初期西化的过程中担任了重要的媒介角色。
林乐知、沈毓桂等曾于《万国公报》中撰文批评中国向西方学习浅尝辄止,同时也有文章指出中国变法图强的希望,甲午战争内忧外患之后,出现了更多鼓吹变法、向西方学习的声音。《万国公报》的变法主张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方面,详尽地给出了诸多改革的建议。
刊行近40年、出版近千期的《万国公报》,几乎每期都刊载了批评中国现状、鼓吹变法改革的文章,涉及中外关系、整顿陆海军、通商贸易、振兴商务、文化教育、社会风俗等诸多方面,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维新变法的前驱,无一不受其有关变法言论的影响。康有为在自编年谱中说,早在1883年就“购《万国公报》,大攻西学书,声、光、化、电、重学及各国史志,诸人游记皆涉焉。……是时绝意试事,专请学问,新知深思,妙悟精理,俯读仰思,日新大进”。维新派的教育、经济等改革主张与《万国公报》一再宣传的诸多改革方向如出一辙,甚至光绪皇帝决心革故鼎新实行变法,也和他阅读《万国公报》有关。正如李提摩太所言:“我惊奇的发现,他把我以前所做的各项建议,几乎全都缩写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的见解如此的相同。”
总之,《万国公报》虽然是西方传教士用以传教和维护殖民列强利益的政治宣传工具之一,但其包罗万象的西学刊载与“不变法不能救中国”的警世危言,还是惊醒并启发了中国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了萌生新思维的土壤,让他们踏出维新变法的道路,并为变法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客观上加速了维新变法的开展。引用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评价:“一八年,广学会发行《万国公报》,林乐知主笔,多载时事论文及中外重大政治法令,变法成为一种运动,《万国公报》是有力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