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小说,一向被选在各类教材中,是教科书中的经典篇目。像这样一篇难度较高,思想意义较重,篇幅较长,年代较远的文章,要上清楚让学生完全弄明白,并且渗透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无疑是一种挑战。下面,我就今天的教学谈谈:
一、教学设计
教学本文,我设计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时代背景,理清情节的问题;第二个课时,分析人物形象;第三课时,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及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
本节是第二课时,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本文人物形象的常规,我的设计紧紧围绕“变”字展开,设计了两个环节:1、思考,哪些人变了?分别从哪些方面突出他们的变化?2、师友合作,他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最后,通过本文的学习总结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处理较好的地方
1、体现了学校课改的精神,有自主有合作。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完成,且时间较少,对于较难较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先思考再与师友进行交流。
2、有语言训练的体现,闰土的语言和杨二嫂的语言能充分体现人物的个性,所以课堂上安排了教师读学生感受,学生齐读的环节,在读中感悟人物的个性特征。
3、基本完成了课前设计的目标。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设计需要优化。师友合作第一个问题设计不够合理,导致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我课前的设想是学生在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分别从哪些方面突出他们的变化?)时,各个方面分别回答,如:我从第15、55自然段,读出了闰土外貌的变化,由昔日健康活泼可爱变成了如今的苍老;从第18---28段和第60---71自然段,读出了闰土语言的变化,由昔日的说话流利,知道许多无穷无尽的事到如今的迟钝,说话断断续续、吞吞吐吐。学生的回答没有突出变化二字。所以,在这个问题的设计上仍需优化,争取让学生一眼就明了应该如何下手思考,如何组织语言。
2、朗读不够充分。应该多挑一些经典语句,让学生读一读,可自读,可请人读,也可齐读,真正做到在读中理解感情。
3、重点不太突出。分析闰土形象废时较多,但我还感觉没有给学生讲清楚,好像该重点强调的还没有强调,如:第75自然段闰土选香炉和烛台,第83自然段“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细节,对文章主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都由老师代为提出,并作了简略分析。
4、没有做到学以至用,课前安排的学生总结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环节没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