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条小面包
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二十个小孩召唤来,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条。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条面包。”
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围住篮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每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最后,当他们拿到了面包,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格琳琴,这位衣着贫寒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那些坏行为的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的最小一条面包。她还亲吻了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去了。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样没有教养,抢在前面。而羞怯、可怜的小格琳琴只得到一条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格琳琴,赶快去!”
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他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
1 / 24
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闹饥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蜂拥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小格林琴对面包师傅充满了感激?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
3.文中“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与格林琴“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亲吻了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是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突出了格林琴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为什么格林琴得到了奖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想对文中其他的小孩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 / 24
没人喝彩的工作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去。
妈妈像往常一样,站在门口,亲切地微笑着向我招招手,欢迎我回家。
但是我满是泪水的脸,使得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么伤心?”
“妈妈,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咽地说。
“呀!到底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学校里要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这一次不选我当主角,只让我在后台工……工作!”我呜咽着,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你看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净我的眼泪,一面温和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些什么?”
“那些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当表的指针不走或不准时,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妈妈继续说,
3 / 24
“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那些你看不见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意味深长地望着我说:“这是无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
我忽然明白过来,心里便觉得很轻松,很快活了。
1.“喝彩”的“喝”字读作____。这是一个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可以组词______。
2.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文中的“我”为什么伤心,又为什么不再伤心了呢?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忽然明白过来”,明白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雕塑一般的姿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
4 / 24
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
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容容,一如雕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
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
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然活着。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
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潸然泪下。
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是的,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5 / 24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
这,你想过吗?
1.先给带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意思。
猝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潸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昭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弥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文中找反义词。
挺拔如松(________) 重于泰山(________) 站有站相(________)
3.“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为什么不用“母亲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6 /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上面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家雕塑般的姿势昭示着对化学实验的_________,母亲的“姿势”则是___________
6.下面词语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B.“义无反顾”表现出母亲不因大火烧身而退缩的精神。
C.“潸然泪下”反映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而悲痛的心情。
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野兰
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野兰回来栽培。几年间,庭院里就有了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
有一次,父亲又要进山,并带我一起去。我们沿谷底小溪向前走,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响声。顺声而去,到了山谷深处,便见飞瀑直泻谷底,潭水幽深。我发现谷底、潭边、山坡上,到处生长着尺把高的野兰,淡淡的花,香气浓烈,站在谷底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到。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不仅连声叫好,而且又动手挖起一株,准备带回家栽培。不料父亲拦住了我,说:“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
7 / 24
好。”“怎么个好法呢?”父亲又问。我说:“这里兰草的姿态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父亲接着说:“是的,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就有不同的姿态和味道呢?这是因为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欣赏 观赏]的盆景,自然就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为野兰感到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欣赏?
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坐到潭边,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意味深长地说:“孩子,这正是野兰的不俗之处。它不以别人的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人活在世上,也要像野兰一样不能失去自己的真性,( )以献媚处世,( )会像家兰那样失去自己的[品质 品格 品性]的,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心上。从那以后,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
1.在文中[ ]内选择恰当的词,在下面画“ ”。
2.在文中( )内填写关联词。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8 /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兰的品格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父亲的话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内阅读。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节选)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鸣啊鸣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老师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你一出场就豁几个虎跳,那就强多了。”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
9 / 24
砸锅了。
1.“砸锅”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总算”一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表演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内阅读。
盘古开天地(节选)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 )和飘动的( );他发出的( )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 ),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 ),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 )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按原文填空。
10 / 24
2.这段话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照样子改写选段中画“——”的句子。
例: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滋润万物的雨露是他的汗水变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盘古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神话,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请列举出其中的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外阅读
心灵创可贴
佚名
离吃晚饭还有很长时间,可是妈妈已经在厨房里忙开了,苏茜奇怪地问:“妈妈,你在做什么呀?”“我在帮邻居史密斯太太烤蛋糕。”妈妈回答。
“为什么呢?”①“因为史密斯太太很伤心,她失去了女儿,难过得心都碎了。我们
11 / 24
应该(关照___1___照顾)她一段时间。”
“为什么呢,妈妈?”②妈妈蹲下身,拉着苏茜的手,看着她的眼睛,柔声说:“你看,苏茜,当一个人非常伤心的时候,她甚至没法做饭。史密斯太太再也不能和她女儿聊天,或者愉快地做一些妈妈和女儿一起做的事情了。你是个聪明的小姑娘,也许你会想出一个办法来帮助照顾史密斯太太。”
苏茜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③我怎么才能为照顾史密斯太太出一点力呢?几分钟之后,苏茜敲响了邻居家的门。过了一会儿,史密斯太太开了门,跟她打招呼:“嗨,苏茜。”苏茜注意到史密斯太太的语调(diào tiáo)不如从前和别人打招呼时那么委婉动听了。(因为 而且)史密斯太太看上去好像一直在哭泣,(因为 而且)④她的眼睛很湿,还有些肿。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苏茜?”史密斯太太问。“妈妈说您失去了女儿,非常伤心,伤心得心都碎了。”苏茜害羞地伸出了手,手中是一片创可贴,“这是为您受伤的心准备的。”史密斯太太哽咽了,泪水有些止不住。她蹲下来抱住了苏茜,声音有点颤抖地说:“谢谢你,亲爱的,这很管用。”
史密斯太太买了个带玻璃框的小钥匙环,把苏茜给的创可贴和一张家人的照片一起放进镜框,以便每次看到时能提醒自己要让心灵的伤口快些愈合。那片创可贴已成为治疗她心灵创伤的象征,尽管她不会忘记曾与女儿一起分享的爱和欢乐。
1.选择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或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2.在横线上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在括号里写出反义词。
12 / 24
__________聪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_伤心(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史密斯太太失去了女儿,非常伤心,伤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密斯太太听了苏茜的话后非常感动,感动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可贴”本来是指_______,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茜听了妈妈的话后,为史密斯太太做了什么事?( )
A.送去了创可贴 B.送去了镜框 C.送去了钥匙环
5.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指出它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填序号)
外貌描写:______ 语言描写:______ 动作描写:______ 心理描写:______
6.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
13 / 24
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从西宁乘车向青海湖的鸟岛进发。汽车沿着青藏公路向前飞驰,翻过日月山穿过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qǐng)的青海湖。我们驾起一叶轻舟驶向美丽的鸟岛。∥
②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缭乱。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的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低头看,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鸟巢和鸟蛋,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湖水里,那披着彩色花衫的是斑头雁,小巧玲珑(lóng)的是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是环嘴鹜(wù),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风头潜鸭,迈着长腿踱(duó)步觅食的黑颈鹤(hè)……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鸟呢!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好一个鸟的乐园呐!∥
③这岛上生活着十万多只水鸟,它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如果敌害来犯,岛上所有的鸟都能团结起来,共同时敌。我们刚上鸟岛不久,就亲眼看见了一场“鸟岛保卫战”。
④天空出现了两只黑鹰,企图掠(lüè)取岛上刚刚孵(fū)化出来的幼雏(chú)。两只放哨的大雁发现了,一边呱呱地报警,一边勇敢地迎着黑鹰冲了上去。接着岛上所有的鸟纷纷起飞迎敌。
⑤两只黑鹰高高地盘旋着,群鸟在下面低飞。忽地(hū dì),一只黑鹰俯(fǔ)冲下来。只见斑头雁用自己的翅膀和身体组成一道铜墙铁壁,挡住了黑鹰。第二只黑鹰偷偷从另一边向地面冲击。这时,鸬鹳(lú guàn)群奋起回击,迫使两只黑鹰向高空飞去。群鸟在鱼鸡的带领下,发起冲锋,围住了两只黑鹰,时而上,时而下,叫着,啄着,两只黑鹰被啄得遍体鳞伤,急忙向远方逃去……∥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4 / 24
眼花缭乱________
A.用花或花纹装饰的。
B.颜色或种类错杂的。
C.模糊迷乱。
2.读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这句话描写景物的角度是________(平视、仰视、俯视),从________(形状、声音、颜色)这方面来进行描写,运用了________(拟人、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3.第②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主要是写鸟________(大、多、美),句中的“________”一词突出了青海湖的鸟岛是鸟儿的快乐家园。
4.第③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引起下文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5.请你给这篇文章加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九、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念山归来思念山
15 / 24
①念山是一幅真正美丽的画,一幅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油画,一见便深深烙进了脑海,成为挥之不去的影像。以至于归来数月,它仍然反复地在我的心田放映。
②念山村是福建省政和县的一个行政村,平均海拔约860米,以云上梯田闻名八荒。念山村地处大山的顶部,上山的路自然没有“平坦”二字。山道弯弯,弯出了茂林修竹、悠悠溪水,弯出了形状各异的梯田、重叠错综的山岗峰峦。待到达最高峰念山余屯,一切皆隐去了,眼前是一片密不透风的古树林,古红豆杉、古枫树、古银杏、古南酸枣树等树木,一树古过一树,争相参天,几百年几千年了,似乎仍在向上生长扩张。
③上观景台的路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头铺成的,古朴结实。路旁边是一纵随着坡度向上的白茶园,清新碧翠,色泽圆润,充满生机。我摘了一片茶树叶放进嘴里咀嚼,果然是无尘无土,苦中带甘,别是一番自然天赐的青青白茶味道。
④越过茶园,我们上到了观景台。观景台是一个上下两层的大亭子。绕着观景台转几圈,我心震撼:风光无限,视野无边,整个念山已是一览无余。
⑤我静静地凝视着山野中那层层叠叠金黄色的梯田,那就是闻名遐迩的云上梯田,福建最美最大的梯田。纵向,梯田从山脚海拔300米左右的星溪河梯级而上,最高处海拔860米左右,垂直高度达500多米,高低错落,如链似带;横向,梯田绕过山梁岭脊,连绵5公里,共1600多亩,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千姿百态,波澜壮阔。在青翠的茶园和金黄的梯田之间,村舍如棋盘落珠,从容祥和。此时,阳光普照,成熟的稻谷一丘连着一丘,风吹稻浪连绵起伏,铺成一幅金色的巨型油画,将整个念山映衬得明亮耀眼,美不胜收。
⑥我忽然热泪盈眶,为这遗世的风景,那如锦如绣的念山画卷倏地嵌进了我心灵
16 / 24
的画框,让我久久记忆,久久思念。
1.根据下面的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__________)
(2)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_________)
2.认真阅读短文,从文中寻找恰当的短语,补充写景顺序。
(_______)→到达最高峰→(______)→上到观景台
3.下列选项中不是云上梯田的特点的一项是( )。
A.规模宏大 B.美丽如画 C.层次丰富 D.从容祥和
4.画“ ”的句子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梯田_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5.想象念山的美景,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念山是一幅真正美丽的画,美在山道_______,美在最高峰顶古木______,美在茶园生机_______,更美在云上梯田如一幅_________。
十、 课内阅读。
17 / 24
就在这时候,池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伸出胳臂来比我的腿还粗。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wò( )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金奎叔给我穿上鞋,拾起书包,用大手摸摸我的头说:“鹅有什么可怕的!会把你吓成这样。” 我说:“鹅,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他小呀!”
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pínɡ( )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qiā( )住它的脖子,把它shuǎi( )到池塘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以后一直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便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吭”叫几声,扇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1.根据拼音把生字写在括号里。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皮( )束缚( ) 答应( ) 欺负( )
18 / 24
3.无缘无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金奎叔说的话,并说说你的理解。
6.理解句子含义。
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吗?
答案
一、
1. 指遭遇荒年。 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
2.她还亲吻了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去了。
3. 对比 谦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4.因为格林琴十分诚实、谦让,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包师被她的行为感动了,所以他真诚地帮助小姑娘。
19 / 24
5.面对别人的帮助要怀一颗真诚、感恩的心。
二、
1. hè hē 喝水
2. 设问 引起读者的思考,引起下文
3.文中的“我”伤心是因为老师不选“我”当主角,只让“我”在后台工作;不再伤心了是因为妈妈用手表的工作教育“我”:无人喝彩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4.“我”明白了无人喝彩的工作却是最重要的工作。
三、
1. cù 突然发生 shān 流泪的样子 tuí 形容败兴的样子 zhāo 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mí 病重快要死了
2. 颓然如泥 轻于鸿毛 坐有坐相
3.因为母亲的姿势可以有多种多样,但是火灾发生时,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护着怀抱中的孩子,没有爱是做不到的。
4.一个人的姿势明确地表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
5. 一丝不苟 母爱的象征。
20 / 24
6.C
四、
1.观赏 品格
2.假如 就
3.比较野兰和家兰,说明野兰的好处。
4.这么精神的野兰,不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欣赏。
5.不以别人的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6.因为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15年来一直鞭策“我”做一个有野兰品格的人。
五、
1.表演失败了
2.“我”演的老虎太窝囊了
3.“总算”一词说明了时间漫长,反映了“我”内心的焦虑。
4.因为“我”表演时十分紧张和无措。
21 / 24
六、
1.风 云 声音 太阳 月亮 血液
2.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茂盛的花草树木是他的汗毛变成的。
4.勇于献身、无私奉献
5.《夸父逐日》《嫦娥奔月》
七、
1.照顾 diào 而且 因为
2. 聪慧 愚笨 悲伤 高兴
3. 心都碎了 流下了眼泪 包扎伤口的药物胶布 治疗心灵创伤的一个象征
4.A
5. ④ ① ② ③
6.因为创可贴代表了一个孩子稚嫩而纯真的爱心,让史密斯太太感受到邻居的关
22 / 24
爱。
八、
1.C
2.仰视 颜色 比喻
3.多 乐园
4.B
5.神奇的鸟岛
九、
1. 闻名遐迩 美不胜收 2. 上山的路 越过茶园 3.D
4. 比喻 多 美
5. 弯弯 参天 勃勃
金色的巨型油画 23 / 24
十、
1.握 凭 掐 甩
2.调皮 约束 允许 欺侮
3.没有一点原因
4.这些词生动地写出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表现了才雄鹅对金奎叔的畏惧。
5.“鹅有什么可怕的!会把你吓成这样。”
“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pínɡ(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qiā(掐)住它的脖子,把它shuǎi(甩)到池塘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理解:鹅没什么可怕的,不要站在鹅的角度看自己,不要怕鹅。金奎也是在教育“我”,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怎么看自己,对于别人无理欺负自己的行为要奋力反抗。
6.不要因为某个事物小就欺负它,也不要因它大就害怕它,要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它。
24 /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