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录》的文献价值
来源:世娱网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2年第l期(总第85期) 《金石录》的文献价值 宋凤林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3o0387) 摘要赵明诚的《金石录》成书于金石学发展成专学的宋代。作为一部有深远影响的 钟鼎碑刻铭文集录和考证著作,《金石录》集中体现了赵明诚的学识和治学的方法。他通过互 相比勘,细致寻绎,纠正了前贤和史书的一些谬误,补充了许多史籍并未记载的内容,丰富了文 献的内容,保存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并为后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便利条件。 关键词赵明诚《金石录》 文献价值校勘史籍 我国古典文献所依托的载体主要有甲 年广泛搜求汇集的上自三代,下讫隋唐五季 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等,这些载体在不 石刻编为目录十卷,辨正二十卷,共题跋碑刻 同的历史阶段为保存和传播我国的文化发挥 五百零二种。 了不同的作用。其中碑刻文献作为一种以石 赵明诚对碑刻的价值有深刻的认识,曾 头为载体的特殊文献,为研究史学、文学、书 说:“窃尝以谓《诗》《书》以后,君臣行事之迹 法、经学等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重要的 悉载于史,虽是非褒贬出于策笔者私意,或失 参考价值。除极少数伪造者外,碑刻多是第 其实,然至其善恶大节有不可诬,而又传之既 一手资料,不像史书经过传抄刊刻而多有脱 久,理当依据。若夫岁月、地理、官爵、世次, 误,故而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如清代学者钱大 以金石刻考之,其抵牾十常三四,盖史牒出于 昕指出:“金石之学与经史相表里。盖以竹 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 帛之文,久而易坏,手钞版刻,展转失真;独金 不疑。”(《金石录》序)又于碑刻考校史书后 石铭勒,出于千百载以前,犹见古人真面目, 道:“余每得前代名臣碑板以校史传,其 其文其事,信而有征,故可宝也。”_l 官阀岁月少有同者,以此知石刻为可宝也。” 在中国学术史上,对于金石的研究起源 (《汉荆州刺史度尚碑》) 引因此益知“史 很早,《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记载了秦七 之所载,是非褒贬失实者多矣”(《汉车骑将 处刻石的铭文,可算是对文字的释读。到宋 军冯绲碑》),¨2 虬不可尽信。 代则形成了专门的学问——金石学,宋代学 本文主要以《金石录》中的部分汉代碑 者在金石拓本的搜集著录、文字的考释记载 刻为考察对象,由一斑以窥全豹,从而展现出 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吕大临的《考 其文献价值的几个方面。 古图》、欧阳修的《集古录》、王俅的《啸堂集 1补史之缺 古录》等,赵明诚的《金石录》更是最为著名 我国古代的典籍总是惜墨如金,记载的 的一部。明诚字德父(亦作德甫、德夫),密 都是重大事件,细节则常被忽略,而碑刻则经 州诸城人。他有感于欧阳修《集古录》“尚有 常不厌其详地记述墓主的生平履历。《金石 漏落,又无岁月先后之次” 2_P ,将经过二十 录》中录存的一些碑铭的内容并不见于史 一53— 书,而它往往是原始的、真实的,具有很高的 原因,如或是史料缺失,或是疏于考证,或是 史料价值,这些资料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正 有意采择等等,难免会存在一些差错。碑刻 史中有传的,但碑文的记载更翔实;一是正史 与史志记载常有不同,将这些互异的内容进 中无传的,仅靠碑文见其姓名事迹,从而可补 行对勘,有助判定正误。一般来说,《金石 史籍之缺。 录》所录存的碑文早于史籍的修撰年代,可 关于费神的家世,《三国志・蜀志・费 以用来纠正其谬误,但有些复杂的情况还要 神传》说:“江夏鄙人,少孤,依族父伯 经过细致的考证后才能得出结论。 仁”,[。]H “子承”。[ ]n 《汉梁相费、况碑》引 《汉国三老袁君碑》云:“《元和姓纂》云: 《姓苑》云:“费氏,禹后。汉有费长房,《蜀 ‘袁干封贵乡侯,始居陈郡,为著姓。八代孙 志》有丞相神。”『2 “又引李利涉编《古命 良生昌、璋。昌生安,璋生滂,为司徒。”’[2 3P253 氏》云:“费氏出自鲁桓公,少子季友有勋于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袁生生玄,孙 社稷,赐汶阳之田,封邑于费,子孙氏焉。汉 干,封贵乡侯,复居陈郡阳夏。八世孙良,二 有费将军,其后有费忠、费柔。适蜀为宁,蜀 子:昌、璋。昌,成武令,生汉司徒安,字邵公。 人忠之。孙徙于荆州,后迁江夏。忠十代孙 璋生司徒滂,字公熙。” 5m 《后汉书・ 奕,奕孙神,又家于蜀。晋平蜀,神之子承复 袁安列传》云:“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 归江夏。”I2 虽然费姓的源流并不清晰,但 祖父良,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 其中叙述的世系可备一说。 至成武令。” fP "明诚又云:“今据此碑,良 《后汉书・宦者传》:“桓帝得立,(曹)腾 以永建六年(公元131年)卒,相距盖百余 与长乐太仆州辅等七人,以定策功,皆封亭 年,以此知非一人无疑。又,安以永元四年 侯。” 4 《汉吉成侯州辅碑》:“此碑载当时 (公元92年)薨,良之卒乃在其后三十九年, 诏书有云‘其封辅为叶吉成侯’,郦道元《水 以此知非安之祖亦无疑也。盖安汝南汝阳人, 经注》溃水南有汉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 滂乃陈郡扶乐人,其乡里族系亦自不同,而安 苞冢,冢前有碑,其词云‘六帝四后,是咨是 与滂相去岁月甚远,不得为从父兄弟明矣,岂 诹’,今验其铭文,实有此语,独以辅为苞,盖 二人之祖其名偶同,遂尔差谬耶?又,此碑与 《水经》之误,当取《汉史》及此碑为 李利涉编《古命氏》皆云良,干五世孙,而《姓 正。”_2 ’ 史载过于简略,此碑可补充一 纂》、《唐史》皆以为八代孙。碑云‘干,袁生之 些细节。 曾孙’,而《唐史》以为玄孙,诸书皆云干以讨 《后汉书・桓帝纪》延熹八年有“苍梧太 公孙勇功封贵乡侯,而碑独作公先勇。”|2 守张叙为贼所执,又桂阳太守任胤背敌畏懦, 是辨人物世系之误。金文明先生据此认为中 皆弃市。”_4 《汉成皋令任伯嗣碑》云:“其 华书局点校本《新唐书》“此句当标作‘袁生 首已残缺,其可考见者云‘字伯嗣,南郡编人 玄孙干,封贵乡侯’,同时应在校记中注明 也。其先盖任座之苗胄’。又云‘举孝廉,除 ‘玄孙’当作‘曾孙”’(《赵明诚和他的(金石 郎中蜀郡府丞,江州令,以服去官,为筑阳侯 录)》)。[2]P5 相。延熹五年迁来临县’。又云‘迁君桂 《后汉书・度尚传》:“自右校令擢为荆 阳’。以此碑校之,岁月相符,又名与字协, 州刺史。”破长沙、零陵贼,以功“封右乡侯, 知其名胤也。”_2 。用碑刻与史书对勘,可以 迁桂阳太守。征还京师。”以中郎将破贼胡 查考无传者的生平履历。 兰等,复为荆州刺史,后为辽东太守,卒于 2纠史之误 官。[4]P1284-1287《汉荆州刺史度尚碑》:“今以碑 历代史籍,无论官修还是私撰,由于各种 考之,云封右乡侯、迁辽东太守、拜中郎将、复 .-.——54.--—— 拜荆州刺史,以故秩名,盖尚未尝为桂阳太 守,而日卒于辽东者,皆史之误。”[2坤射是辨 人物履历之误。 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 则焉。”[4 钾《汉石经遗字》条辨云:“非也, 盖蔡邕所书乃八分,而三体石经乃魏时所建 《汉扬州刺史敬使君碑》云:“《姓苑》载 《风俗通》有敬歆,汉末为扬州刺史,(按,此 为《风俗通义》之佚文,已被王利器采人所著 《风俗通义校注》中,见中华书局2010年版 第548页)《元和姓纂》亦云歆,平阳 也。”『2 。。《灵帝纪》:“四年春三月,诏诸儒 正五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4]P336《蔡 邕传》:“奏求正定六字”注引《洛阳记》 日:“堂前石经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 行,《尚书》《周易》《公羊传》十六碑存,十二 人”,_2 而《周书・敬珍传》云:“字国宝, 河东蒲坂人也,汉杨州刺史韶之十世 孙。”[61P281《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敬氏 出自妫姓,陈厉公子完适齐,谥日敬仲,子孙 以谥为氏,敬仲之后至秦有敬丕,丕生教,为 河东太守,子孙因官家焉。裔孙韶,汉末为扬 州刺史,生昌,封猗氏侯,昌生归。”[6 3P3249明 诚云:“余后得后魏敬曦造像碑,亦作韶,乃 知《姓苑》、《姓纂》之谬。”I2 3P319 又,《后汉书・灵帝纪》熹平五年“复崇 高山名为嵩高山。”[ ’《汉堂豁典嵩高山石 阙铭》:“今此文乃熹平四年,可以正《汉史》 之误。”[2 叭《蔡邕传》注引《先贤行状》云 “典字子度”,[4]P 而《延笃传》注引同书又 作季度,_4 加 “今此碑乃云字伯并,亦当以 碑为正。”[2 ̄P301同上条并为辨史传人名之误。 《后汉书・陈窟传》:字仲弓,“中平四 年,年八十四,卒于家。”I4] 《汉陈仲弓碑》 云:“《(蔡)邕集》仲弓三碑皆邕撰,其一碑云 ‘中平三年,秋八月丙子卒’,三碑皆云‘春秋 八十有三”’,“传疑误”。 弘是辨人物卒年 之误。 郦道元《水经注・溱水》:“泷水南迳曲 江县东,云县昔号曲红,曲红,山名也。”_7 。 而《汉书・地理志上》、《后汉书・郡国志四》 桂阳郡下皆作曲江,《汉周府君碑阴》云:“今 据此碑,自区祉而下凡十七人皆书为曲 红,则是当时县名曲红无可疑者。不知《两 汉》皆作曲江何也?”_2 鲫是辨地名之误。 《后汉书・儒林传序》云:“熹平四年,灵 帝乃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为古文、篆、 碑毁。南行,《礼记》十五碑悉崩坏。东行, 《论语》三碑,二碑毁。《礼记》碑上有谏议大 夫马日砰、议郎蔡邕名。”[4]P 《汉石经遗 字》云:“今余所藏遗字有《尚书》、《公羊 传》、《论语》,又有《诗》、《仪礼》,然则当时 所立又不止六经矣。今《论语》、《公羊》后亦 有堂豁典、马日碑等姓名尚在。”[2 。。是辨史 实之误。 《汉张侯残碑》:“乐史《寰宇记》:‘陈留 县有张良墓。’引《城冢记》云:‘张良封陈留 侯,食邑小黄一万户。汉为良筑城,因名张良 城。今陈留有子房庙,庙貌甚盛。’余案《西 汉书・地里志》注:‘留属陈,故称陈留。宋 亦有留,彭城留是也。’《子房传》日:‘始臣起 下邳,与上会留,臣愿封留足矣。’下邳与彭 城相近,而此碑汉人所立,窘在彭城,然则子 房所封非陈留明矣。《城冢记》诞妄,盖不足 信也。” 的是辨地志之误。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嗣 位为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 年。六月庚午,遂南征。秋七月甲午,军次于 谯,大饔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3]P57I6 《魏大饔碑》云:“今以碑考之,乃八月辛未, 盖《魏志》误也。”[2 又“(黄初)二年春正 月,诏日:‘以议郎孑L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 孔子祀。’令鲁郡修起旧庙。”[3]P'/7 《魏孔子 庙碑》云:“今以碑考之,乃黄初元年,又诏语 时时小异,亦当以碑为正。”_2 是辨史志日 期之误。 3发覆旧注 典籍的注释主要依靠注者的学识和其他 文献,由于时代和所见材料的局限,难免有训 解不周之处,碑刻所记可以提供新的补充。 太尉郭禧碑》云:“郭氏世为阳翟人,自躬以 下皆葬阳翟,其墓尚存。今此碑缺处犹有陈 留扶沟字,疑禧尝寓居是邑,其卒也返葬故 郡,而《汉书》注遂以为扶沟人,恐误。”[2]P314 是指摘注中人物籍贯之误。 4增广见闻 《后汉书・邓骘传》:“时遭元二之灾,人 士荒饥”,李贤注云:“元二即元元也,古书字 当再读者,即于上字之下为小‘二’字,言此 字当两度言之。后人不晓,遂读为元二,或同 之阳九,或附之百六,良由不悟,致斯乖舛。 碑刻中也记载了一些与通行的典籍不同 的说法,或为他书所无,可备参稽。 今岐州石鼓铭,凡重言者皆为‘二’字,明验 也。”_4 ¨ 《汉司隶杨厥开石门颂》云:“其 说甚辨,学者信之。今此碑有日‘中遭元二, 西戎虐残,桥梁断绝’,若读为元元则为不成 文理。疑当时自有此语,《汉书》注未必然 也。”[2 ̄P257 提供另一种解说可供参考。 《后汉书・百官志五》注河南尹官属有 “循行二百三十人”, ] 而《晋书・职官 志》:“诸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之任,又置主簿、 主记室、门下贼曹、议生、门下史、记室史、录 事史、书佐、循行、干、小史、五官掾、功曹史、 功曹书佐、循行小史、五官掾等员”。_8JP 《汉 景君碑阴》云:“此碑阴载故吏都昌、台丘暹 而下十九人皆作修行,他汉及晋碑数有之,亦 与此碑所书同。岂‘循’、‘修’字画相类,遂 致讹谬邪?”[ 是辨官名之误。 《后汉书・百官志四》:“(大长秋)丞一 人,秩六百石,本注日:宦者。” ]丹瞄又“长乐 少府,位在长秋上,及职吏皆宦者”,又有“太 仆,皆二千石,在少府上”,注云:“丞,六百 石”oI4 ̄e36o8《汉吴郡丞武开明碑》:“据志所 载,中官及长乐宫官属皆以宦者为之,而以史 传及汉魏石刻参考,如大长秋、少府之类皆杂 用士人。今武君以孝廉为郎、谒者郎中、吴郡 府丞,皆非宦者之职,然则两宫官属盖杂用士 人也。”_2 用实例说明史志的说法嫌笼统 绝对。 《后汉书・郭躬传》:“(郭)禧,少明习家 业,兼好儒学,有名誉,延熹中亦 延尉。建 宁二年,代刘宠为太尉。”[4 《灵帝纪》 于同年云“十一月,太尉刘宠免,太仆郭禧为 太尉。”注云:“字公房,扶沟人也。”¨4 《汉 一56一 《汉孔宙碑阴》:“门生有钜鹿广宗捕巡 字升台,按氏族书如《姓苑》、《姓纂》皆无捕 姓,独见于此碑尔。” 2 又《汉唐君碑阴》: “案《唐君碑》云:‘处士间葵斑等刻石树颂。’ 而碑阴又有‘故吏闾葵巴、处士闾葵楚’。闾 葵姓不见于前史,而《姓苑》、《姓纂》之类亦 皆不载,盖前代氏族,或因改易,或浸微不显, 遂泯没而无传者甚众。今世所有姓氏书,类 多简略不完,惟时时见于石刻者,余每记之, 以裨姓氏书之缺。”【2 凹 又,《汉荆州从事苑镇碑》:“按姓氏书皆 云苑氏出于《左传》所载齐大夫苑何忌之后, 今此碑所谓苑柏何与子园,《左传》、《国语》 皆无其人,故录之以待知者。”21P349-350皆为 未收录于姓书中之姓氏,有待新材料的发现 来提供佐证。 《汉老子铭》:“碑云孔子以周灵王二十 年生,今以年表及《世家》考之,孔子以鲁襄 公二十二年生,实灵王二十一年,未知孰 是。”l2 踟孔子的生年素有异说,如《公羊传》 于鲁襄公二十一年下书“十有一月,庚子,孔 子生”,l9坤刚 《毂梁传》则系于冬十月之后。 朝代更迭,历法有差,从而导致异说纷起,虽 然后世定著孔子为襄公二十二年生,但记载 的差异可以促使人们进行更细致的考查。 《汉成阳灵台碑》:“碑略云‘尧母庆都仙 殁,盖葬于兹,欲人不知,名日灵台。’欧阳 《集古录》以谓自史记地志及《水经》诸书皆 无尧母葬处。余按班固《西汉》、刘昭《东汉 书・地里志》皆日成阳有尧冢灵台,而《东汉 志》章帝元和二年东巡狩,将至泰山,道使使 者奉一太牢祠帝尧于济阴成阳灵台,与《章 帝纪》所载正同。”I2] 《后汉书・章帝纪》 章怀太子注引郭缘生《述征记》云:“成阳县 东南有尧母庆都墓,上有祠庙。尧母陵俗亦 佚,今本辑自《永乐大典》,于赵氏所引大多 未见采录。则《金石录》在保存旧籍史料上 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5 结语 名灵台大母。”I41P150《水经注》:“《地理志》 曰:‘成阳有尧冢、灵台。’今成阳城西二里有 对于《金石录》的成就,李清照在《金石 录后序》中说:“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 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 。应该 说是比较客观的评价,后世的评论大多仿此。 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于城为西南, 称日灵台。又言尧陵在城南九里,东南六里, 尧母庆都冢。” ’ 。 赵氏续云:“盖两汉史 总之,赵明诚的《金石录》内容丰富,考辨翔 所载似以灵台为尧冢,惟此碑与《述征记》 实,为后人启发了一种问学的门径,值得更充 《水经》乃直指为尧母冢尔。然《水经》云在 分地加以研究利用。 成阳西南,而《述征》云在东南,未知孰是。 参考文献 又《集古录》云诸书俗本多作城阳,独此碑为 1 [清]钱大听.《嘉定钱大昕全集》第9册《关中金石记 成阳,当以碑为正。余尝考之,成阳,县名,属 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济阴郡,城阳乃王国名,汉文帝二年以封齐悼 2[宋]赵明诚撰,金文明校证.《金石录校证》[M].桂林: 惠王子章者,《汉志》所载各异,未尝差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也。”后加小字按语道“余为淄州同官李荛雷 3[西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泽人云冢正在城西南,盖《述征记》误 4[南朝宋]范哗.《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也。”I。 %南宋罗泌在其所撰《路史》中又说: 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而今之所识乃在成阳西北四十里谷林,则 6[唐]令狐德菜.《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古今疆场相出入有不同者。”_1 眦 上古之事 7[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M].北 难以稽考,导致文献记载颇有歧异,然而各种 京:中华书局,2007. 说法应有根据,不可概以诬妄视之。 8[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另外,《金石录》中引用的书证材料在后 9《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M].jE京:中华书局, 2009. 世有一些已经亡佚了,这些引文便可以用来 1O[南宋]罗泌.《路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辑佚和校勘,如金文明先生所举的例子: 四库全书本,1990. “《金石录》各卷跋尾摘引唐林宝所撰《元和 [作者简介] 宋凤林,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 姓纂》达数十条之多。其书已于元、明问亡 究生 乖 秘 乖 不 也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为本科课程配置教学相关辅导影视片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把为本科教学和学科建设服务作为图书馆的重要工作,2011年,图 书馆与教务处合作,组织全馆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馆员为百门本科课程配置相关影视教学片。 目前,图书馆已经为本校101门本科课程配置参考影视资源,每门课程配置16—18部影片,基 本覆盖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等课程,涉及学院有:人文与传播学 院、教育学院、访十晋影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法政学院、旅游学院、体育学院等。所配课程及相 关视频资源在图书馆视听中心VOD点播网站可在线观看。截至2011年底,课程所配影视资 源总点击率已近50000次。 一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