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娱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遂初草庐诗集》序

《遂初草庐诗集》序

来源:世娱网


《遂初草庐诗集》序

《遂初草庐诗集》,滨州杜文端公所作也。公著作甚富,皆藏于家。今岁庚午[1]秋初,公犹子师竹司马由蜀入觐[2],先取公诗集订之,而属序于余。余固公门下士也,又托葭莩[3]戚。窃谓公固不仅以诗著,即公意亦不欲仅以诗人名也。公乾隆己酉与选拔,庚戌圣驾东巡,召试泰山下,受纯庙特达之知,擢公第一,赏举人[4]。越辛酉,遂捷南宫,入词馆[5]。当嘉庆、道光间,公负文章重望,出入清禁之庭,翱翔皇华[6]之路。史垣珥笔[7],琐院持衡[8],一时文人学士仰如山斗。余少已稔公名,犹忆道光癸未[9],公督学吾浙,爱士如亲子弟,识拔寒畯[10],厦庇而裘覆之[11],唯恐不至。是岁,公按试湖州,值考院落成,而芝农协揆会元传胪之报叠至[12],多士集贺,请额其堂,曰“闻喜”,以为公之甘棠[13]也。迄壬辰[14],予捷礼闱[15],殿试朝考[16]受公知,出公门下,始接光仪[17],与春风中坐。敬悉清正禔躬[18],恪诚[19]莅位,诚有如先帝所谕者,益信诗诚公之余事,而仅仅以诗人目公,诚不足以尽公也。乃今读公诗,其旨醇以正,其词清以腴;不务奇警而格自高,不假矜饰而神自整。五言宗陶[20],而时出入于王、孟、韦、柳[21],近体亦不作大历[22]以下语。即以诗论,亦非时辈所能及。尝谓山左诗薮也,近代如李沧溟、边华泉,蔚为七子翘楚[23],王文简、宋荔裳、赵饴山[24]诸公继之,风雅称极盛焉。公起为后劲,方[25]之前贤,岂云多让?况公滨人也。滨之为地,北距渤澥[26],南拱岳宗[27];挹博山[28]之苍翠,环滹沱[29]之清漪;灵秀所钟,英华斯萃。公应运笃生[30],踵李文襄[31]后,发山川之秀,为一代伟人,则诗之足以信今而传后也固宜。而余于公顾[32]有不释然者,公年逾七十,以疾予告,优游林下,子芝农进协揆,两文孙继园、筠巢,亦前后由翰林位卿贰[33],人方谓公以熙朝达尊[34]渥荷天恩,荣为家庆,而一品之集,歌咏升

平,且将与德年俱邵[35]也。乃不数年而协揆以勘赈卒差次[36]。公郁悲佗傺[37],越数年亦卒,而继园、筠巢亦相继卒[38]。昔韩昌黎誌马少监[39],所谓未四十年而哭其祖、子、孙三世者,方之于公,情事尤惨。此余读公诗,辄掩卷而重为累欷[40]者也。公所著尚有《武镜》《述训》[41]等二十余种,师竹司马将谋次第授梓人,则诗特其嚆矢[42]也。予既嘉司马之志,又幸是集之成,得以先睹为快。虽衰老犹当为泚笔[43]序之。

时同治庚午嘉平上浣[44],门下士朱凤标[45]顿首谨序。

【注释】

[1]今岁庚午:即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

[2]公犹子师竹司马:即杜受廉,是杜堮七弟(排行十)杜圻之子,字师竹。道光丁酉拔贡,历任四川岳池、富顺、安县、渠县和河南商城、项城县知县,升用直隶州同知。他在四川任职期间,开始整理出版杜堮的著作。犹子,侄子。觐,朝见皇帝。

[3]葭莩:芦苇中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淡薄。

[4]己酉,乾隆五十四年(17)。纯庙,即乾隆,乾隆谥号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5]南宫,即礼部。词馆,即翰林院。

[6]皇华:《诗经·皇皇者华》篇,《诗序》谓之为君遣使臣之作。后遂用“皇华”作使人或出使的典故。

[7]史垣:指翰林院,因翰林院负有修史的任务。珥笔:谓侍从之臣插笔于冠侧以备记事。

[8]琐院持衡:在朝廷评量人才。琐院,指宫中,因宫门上刻连琐图案故称。持恒,本指拿称称物,引申为评量人才。

[9]道光癸未:即道光三年(1823)。

[10]寒畯: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

[11]厦庇而裘覆之:庇护士人。厦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裘覆之,唐白居易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12]“而芝”句:是指道光三年(1823)杜受田会试第一名,殿试二甲第一名中进士。芝农,杜堮之子杜受田,字锡之,号芝农,曾任协办大学士。协揆,清代对协办大学士的称呼。意谓协助百揆(指大学士)管理政务。会元,举人会试中式第一名。传胪,清代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13]甘棠: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奭)巡行南国,曾憩甘棠树下,后人思其德,因作《甘棠》诗。后用以为称颂官吏政绩之词。

[14]壬辰:道光十二年(1832)。

[15]礼闱:唐朝以后指礼部或礼部试进士之所。

[16]殿试:科举考试中最高的一级,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朝考:清代每科殿试录取者为新科进士,由礼部以名册送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皇帝,再试于保和殿,称朝考。

[17]光仪:光彩和仪表。

[18]禔躬:犹禔身。安身,修身。

[19]恪诚:恭敬忠诚。

[20]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21]王、孟、韦、柳:指中唐诗人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

[22]大历:唐代宗大历年间出现了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这10位诗人被称为大历十才子,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23]李沧溟、边华泉:明代诗人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明代“后七子”首领之一。明代诗人、文学家边贡(1476—1532年),字庭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是明代“前七子”之一。翘楚:《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郑玄笺:“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本指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后用以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突出的事物。

[24]王文简、宋荔裳、赵饴山: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

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谥文简。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主要有《渔洋山人精华录》、《蚕尾集》、杂俎类笔记《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渔洋文略》、《渔洋诗集》、《带经堂集》、《感旧集》、《五代诗话》等。宋琬(1614~1674),清代诗人。字玉叔,号荔裳。莱阳(今属山东)人。官至浙江、四川按察使。著作有《安雅堂全集》20卷等。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今淄博市博山区)人。有《饴山诗集》十九卷,《饴山文集》十二卷,《诗余》一卷,《谈龙录》一卷,《声调谱》一卷,《礼俗权衡》两卷等。

[25]方:比拟。

[26]渤澥:即渤海。

[27]岳宗:此处指泰山。

[28]博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境内东南。

[29]滹沱:水名,在今河北省。

[30]笃生:谓生而得天独厚。

[31]踵:跟随。李文襄:李之芳(1622-1694),字邺园,山东武定(今山东省惠民县惠民镇南门街)人。顺治四年(17)进士,历任金华府推官、刑部主事、刑部郎中、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卒,谥文襄。著有《文襄公别录》六卷等。

[32]顾:却。

[33]“两文”句:是说杜堮的两个孙子杜翰、杜乔羽。长孙杜翰(1806-1866),字鸿举,号继园,咸丰十一年(1861),以军机大臣、礼部右侍郎,与载垣、端华、肃顺等8人同受顾命,赞襄政务,俗称“顾命臣”。次孙杜乔羽(1808-1865),字汉升,号筠巢。官至户部右侍郎。文孙,本指周文王之孙。《书·立政》:“继自今文子文孙。”孙传:“文子文孙,文王之子孙。”后泛用为对他人之孙的美称。卿贰:次于卿相的朝中大官。

[34]熙朝达尊:盛世地位显贵者。

[35]邵:通“劭”,美好。

[36]咸丰二年(1852)五月,杜受田奉命偕同新任福州将军怡良查办丰县水利工程及山东、江南赈物,到达江苏清江浦时,因劳累和疾病于七月初九日去世。

[37]佗傺:失意而精神恍惚的样子。

[38]杜堮卒于咸丰八年(1858),杜乔羽卒于同治四年(1865),杜翰卒于同治五年(1866)。

[39]韩愈有《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

[40]累欷:屡屡悲叹。

[41]《武镜》:《杜文端公自订年谱》:记“壬寅七十九岁……因海疆不靖,年且八十,尚阅兵书”,又记“癸卯八十岁……自上年二月,集兵略为《武镜》三十二卷,至是通鉴完,

名曰初编。自序前后,未敢出以示人。覆视需增补者尚多,亦非余年所能为也。”《述训》:是滨州杜家的家教著作,是杜堮于道光七年(1827)整理的他父亲杜彤光的庭训,共四十,自序一条。

[42]嚆矢:比喻事物的开头。此处指首先出版《遂初草庐诗集》。

[43]泚(cǐ)笔:用笔蘸墨。

[44]同治庚午:即同治九年(1870)。嘉平,腊月的别称。上浣,农历每月的初一到初十。

[45]朱凤标:朱凤标(1799—1873),字桐轩,号建霞,浙江萧山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殿试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十九年入直上书房,既而督湖北学政。二十一年,授国子监司业,迁侍讲庶子。二十四年,擢侍读学士。次年,奉命授皇七子(醇亲王)书,迁内阁学士,后历任礼部、兵部、户部侍郎。咸丰元年(1851),迁左都御史,后历署工部、刑部、户部尚书。朱凤标廉政严己,威望高,通晓治安、军务,擅长筑城建台,屡掌文衡,得士称最。授皇七子书时甫五龄,讲习勤恳,阅十五年如一日。曾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任户部、刑部、兵部、工部、吏部五部尚书,多有兴革。卒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