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娱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日记写作的弊端

日记写作的弊端

来源:世娱网
书中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 良好环境的那份细心,是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的那 份诚心…一 经典的教育案例。面对一些像顽石般难于“点化”的 孩子,我曾经一筹莫展,甚至为此寝食难安,可到了 霍老师那里,却神奇地“点石成金”。为什么霍老师能 做到呢?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 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 的品质已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许多不 我想,霍老师的“点金术”之所以那么灵,在具 体方法和技巧的背后,一定有着更为本质的东西,那 就是“爱”。对于教育中“爱”的论题我们并不陌生, 愉快的事情。”霍懋征和她的学生们的故事就是这样 一个个爱的故事。掩卷深思,曾经的困惑与迟疑已经 不再,因为霍老师用60年的从教经验告诉像我一样 接起教育重任的新时代教师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可 以教育的”。当然,教育之路上还会遇到一个又一个 也时常挂在嘴边,但我们的爱是否也能化成涓涓细 流,润物无声呢?正像克鲁普斯卡娅所说:”光爱还 不够,必须善于爱。”爱学生是霍老师一生教育理念 一的难题,但是有了这本书,就如同翟老师在我们身边 样,激励、指导我们用爱心和智慧去点化一块块顽 的基础,但这种爱怎样具体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呢? 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向我们揭示了爱是尊重,是 激励,是期待,是帮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的执著, 是融入表扬与批评中的那份慧心,是为孩子成长营造 石,去创造一个个“点石成金”的教育奇迹。囤 (《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骄傲——霍懋征和她的学生们》,赵 蕾、张小武著,语文出版社2010年出版。) 日记写作的弊端 : 一一一一一一一王寿山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不少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要求学生坚 法,但为什么一用到学生身上就不行了呢?关键问题在 持写作日记。但不少学生的写作效果并不理想:不是 内容上千篇一律,就是态度上敷衍应付,记下的东西 于:作家是有成熟主体性的人,作家观察生活、写作日 记是一种自身的需求。而学生是未成熟主体,不要说 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力、认知力、领悟力不可能与作家 相比,单是日记写作必备的恒心、毅力、意志品质,就 无法达到持之 叵的境界,更何况他们的学习任务不 没有鲜活的材料、灵动的思考、真实的体验、独到的 感悟,而是一堆假、大、空的文字堆砌。到后来,连教 师都觉得这样写毫无用处,于是不了了之。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动力不足。 只是写作,光是门功课的作业就压得他们抬不起 头来。日记呢,能拖就拖,反正写了也未必能达到立竿 见影的效果。这样,学生写作日记的内动力明显不足, 通过日记积累生活材料,是许多作家常用的方 例 2,0II,2 读 悦 ll l l62 能扎扎实实地坚持下来的学生,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第二。督促无力。 日记本身是一种具有隐秘性的文体,它记载的生 活经历、心路历程,有许多是不能为他人所知的。如 果教师对学生的日记不批阅检查,那么这种练习就成 了“放羊式”,教师就无法对它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 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和把握,因此,他们的生活 积累就会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第四。指导无方。 这个问题是由前两个问题带来的。由于对日记写 作缺乏检查而无法了解学生写作的真实情况,教师的 写作指导就缺乏针对性。又因为学生的写作是随机进 控:如果教师强行检查学生的日记,不仅会招致学生 反感,还涉嫌侵犯学生的隐私权,直接导致一些学生 在以后的Big写作中,说假话、空话、套话,以应付的 态度写作。这样,日记写作就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 学生不愿意写,教师批改无趣,必要的督促也就无法 行的,没有统一的训练计划,因此教师除了个别辅导 以外,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全班性的指导。而教师的精 力是有限的,个别辅导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 就缺少了高效性。因此,教师对学生写作日记事实上 也只能采取“放羊式”的态度。 继续进行了-o 第三,训练无序。 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能仅仅依靠“观察”,还要依 为了改变这种动力不足、督促无力、训练无序、 指导无方的日记写作现状,有效提高学生观察生活、 体悟生活、积累生活的能力,提高其作文水平,促进 其素质发展,主体性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写作生活笔 记,力求通过有序的训练、严格的要求、有力的督促、 赖于“了解”“体验”“认知”和“感悟”,等等。要引 导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去发现生活、认识生 活,必须有一个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积累 水平设计的有序训练系统。而“放羊式”的日记写作, 不可能设计这样一个系统。因此,即使学生的日记写 作能够坚持下来,也无法对自然、对社会、对自身生 精心的指导,将学生的生活积累任务落到实处。圈 (选自王寿山《中学生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出版。) ._J t 接第60页 生活是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源泉。 “剪采为花,其花不肖;播种栽花,其 写作,才会出现感悟真切、体验独特的 优秀考场作文。如黑龙江鸡西卷: 华时思考亲情的可贵、友谊的难得、成 功的不易等哲理。“语文的外延等于生 花自生”,这是清代学者俞长城对“如 何写好应试八股文”一问的回答。大意 十五六岁的你,刚刚走过最美 好的花季年华。因为走过,也许你会 活的外延”,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考作 文。回顾已经走过的人生之路,总有一 是说,如果文章单纯运用应试技巧而 脱离生活,这样“剪采”而来的花不可 明白亲情的可贵;因为走过,也许你 会懂得友谊的难得;因为走过,也许 些值得纪念的人或物、情或事,这些对 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是最有生命力的写 能鲜艳且富有生命力;必须重视平时生 活中的“播种”和积累,文章才能如鲜花 你会知道成功的不易;因为走过,也 许你会…… 作素材。另外,话题作文的开放性,拓 宽了生活半径的长度,学生可以在更广 盛开般文采飞扬。中考作文也是如此, 只有引导考生围绕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 请以“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走过”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在花季年 阔的范围里选取写作素材,从而实现有 创意的表达。圈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