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发明火药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黑色火药在唐代(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
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做神仙并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 ——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
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 中国发明了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值得一提的是竟然许多人相信中国无科学的说法,什么制火药就用来做烟花,创造指南针用来看风水),不久后就将其运用与军事,并发明了世界第一根火箭。
大炮和火在宋代中国火药的军事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使得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
2. 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的发明者是谁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炼丹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之药,因此火药的发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炼丹家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唐初的名医兼炼丹家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有:硫磺、
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他用马兜铃代替了孙思邈方子中的皂角,这两种物质代替碳起燃烧作用的.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这说明炼丹家有意要使药物引起燃烧,以去掉它们的猛毒.虽然炼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但是因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时有发生.《太平广记》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隋朝初年,有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老人.当晚住在那里.半夜杜春子梦中惊醒,看见炼丹炉内有“紫烟穿屋上”,顿时屋子燃烧起来.这可能是炼丹家配置易燃药物时疏忽而引起火灾.还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炼丹书也谈到用硫磺、硝石、雄黄和蜜一起炼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脸和手烧坏了,还直冲屋顶,把房子也烧了.书中告戒炼丹者要防止这类事故发生.这说明唐代的炼丹者已经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硝、碳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由于火药的发明来自制丹配药的过程中,在火药发明之后,曾被当做药类.《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火药不能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又容易着火,炼丹家对它并不感兴趣.火药的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3. 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是怎么发明的
火药的发明过程大致如下:炼丹家经过长期炼丹制药,掌握了一定的炼丹技术(实际上的化学制备技术),用硫(硫磺)、硝(钾)、马兜铃(含碳)按一定比例为原料,经复杂的拌合和加热来炼制。
在炼制过程中,时有燃烧现象发生。炼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古人称为伏火)会发生激烈的燃烧后,经长久的炼制实践,唐代的炼丹者便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硝、碳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
——实际上已经发明了火药。由于火药的发明来自制丹配药的过程中,在火药发明之后,并没有用作火药来使用,而是当做药类和恶作剧的道具来使用。
《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