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娱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疯狂的石头》-----影视鉴赏

《疯狂的石头》-----影视鉴赏

来源:世娱网
 《石头》“疯起来”的原因

2006年,一部叫《疯狂的石头》的影片在全国各大影院“疯狂”了一把,全国狂收2000多万票房。影片上映后,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口碑,而且也获得了良好的票房。影片不仅具有强烈贴近生活的幽默感,是一部“多线路”诙谐现代喜剧,看完这部影片的观众彻彻底底“笑”了把。

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而起。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经济效益特此搞了一个展览,希望卖出天价以改善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局面。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翡翠,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一步步向翡翠逼近。他们在相互拆台的同时,又要共同面对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这一最大的障碍。在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的较量及真假翡翠的交换之后,两拨贼被彻底的黑色幽默了一把。

那么,为什么会大受追捧呢?它到底“疯”在哪里呢? 以一个不是专业影评人的我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有一下三点: 一、 电影处处折射出熟悉亲切的城市空间和平民生活。 地铁车厢,环形高架桥,老旧逼仄的旧城区,簇新的玻璃外墙的高楼大厦,城市犄角旮旯里的小旅社,昏暗杂乱的屋子,穿着睡衣在楼下打麻将的妇女阿叔,烤羊肉串的,大排挡……当下中国城市共有的特质和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面,你能看到大都市许许多多的气息。“当时我们在重庆城里转悠,一到罗汉寺,就是这儿了。”导

演宁浩回忆道,“重庆是山城,地势高低起伏,罗汉寺是明清的吧,后面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子,再往后是十年代的,再往后就是这两年盖的。这一眼就看到了三百年。”

许多人说《石头》是一部只有中国人才看得懂的片子,我觉得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石头》里一连串搞笑的情节都是出自熟悉的生活片断。三个土贼假扮搬家公司,光天化日之下大模大样地偷走所有的东西;又在地铁上玩“易拉罐环中奖”的把戏———媒体上经典的社会故事;包哥以为庙门口的“棒棒”们要偷宝石,就按照江湖规矩买烟买酒搞定他们,不知就里的棒棒们小声地说“吧?”“便衣,文明执法”……看到这里,观众席上一片会心的笑声;女服务员们每次出现,必定一幅爱理不理的强调,不停埋头发短信,这样的“拇指族”,在生活中不也很常见吗?宝马BMW念成“别摸我”,你是不是经常收到这样的段子呢?……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社会新闻,在这电影里面都能找到它一些相似的痕迹。而这些社会上有意思的东西的加进,引起了观众的回忆,勾起来情感上的共鸣。

二、蒙太奇手段“疯狂”的应用

《疯狂的石头》中的剪辑,恰恰把这种艺术特点体现得非常鲜明。比如《疯狂的石头》中文学剧作上的巧合,是利用空间的接近性来实现的。不是说什么就硬是什么,不是说巧就巧,而是发挥了电影的空间表现力,来叫你认同这种“巧”。包世宏的车和宝马车相撞的一瞬间,是一个戏剧事件,这个事件,将即将发生的人物与事物,全部纠集在一起,纳入了一个统一的空间。这个空间,是电影的真实性空间,

而不是文学的假定性空间。例如易拉罐,是个视觉形象,从本质上讲,它也是个空间,只不过是个物,是个具体的重要的道具。它始终延续着,引发了一系列事件,从索道上掉下来,之后,又千里迢迢地被带到北京。

《疯狂的石头》出现了一种既非平行蒙太奇,也非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同属一个空间的一个事件,对这个事件进行时间上的回溯,我把它称作重叠蒙太奇。其实,这种手法,早就被大家所熟悉的一部电影运用了。这种时间回溯的手法,在《疯狂的石头》里,仅是一种情节上的多角度的补述。但在那部电影里,它,已经成为结构,已经成为思想本身。那部电影叫《罗拉快跑》。

在《疯狂的石头》中,蒙太奇作为时空切割的手段,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新浪潮”的导演们就对电影的长度、节奏很感兴趣。他们实现了一种快速剪辑的方法,增加了电影的镜头数目。取消遮挡、化出化入、淡出谈入等传统手法,采用镜头之间的直接衔接,并在时空关系上进行跳接。这种剪接无疑加快了观众的视觉节奏,减轻了叙事的繁琐冗长。而快速剪辑法是增加视觉的节奏感,节奏感,也正是电影的时间范畴。

另外,导演在内容完美的基础上,利用娴熟的摄影和剪辑技巧将形式美化开来。影片中多次利用广角镜头,长镜头等镜头模式,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渲染了场景气氛,为影片内容的表达制造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流畅快速的剪辑实现了时空的自然过度,消减了场景和情景转换带来的突兀感;分割画面的使用使影片呈现出较强的动漫性

的戏剧效果,另整部片子增色不少。 三、 方言恰到好处的运用

《石头》上映后,观众对影片中搞笑的方言颇有回味。《石头》中的那句“我顶你个肺啊”也成为一时的流行语。《石头》中采用了大量方言对白,重庆话、四川话、河北话、天津话等方言汇聚,南腔北调给影片的喜剧效果增色不少。

方言的运用,给人换新的感觉。因为在早先,方言大都是通过流行文化中的相声和小品的逗乐,传统的传播方式只能使方言的传播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曲艺文化在电视媒体的广泛传播使得这种逗乐形式进入普通百姓的视听生活,近些年来,以央视为代表的各大电视媒体推出的一系列联欢晚会等综艺节目让方言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方言也进一步显示了自身的魅力和影响力,正因为此,不管身处大江南北,人们都知道了“忽悠”、“太有才了”等纯粹东北方言词语的准确含义,不少曲艺作品种的语言也成为了全国观众争相模仿的口头禅。

作为优秀的国产娱乐片,《疯狂的石头》赢得了观众的口碑,也获得了良好的票房,但是不少观众对于《疯狂的石头》中的暴力镜头过多觉得有些不适应。《疯狂的石头》中过于频繁、血腥的暴力镜头并不适宜在电影中出现,对于青少年观众将产生不好的负面作用,很可能导致年轻人模仿。不需要借助暴力刺激的镜头,优秀的电影作品也能够吸引观众,《疯狂的石头》具有这种优秀电影的素质,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以达到适合全年龄观众观看的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