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娱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组态软件的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组态软件的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来源:世娱网
工程技术 SCIENOE&TECHN0L0GY 基于组态软件的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印玲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 3022) 摘要:论文主要介绍了温湿度监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上位机和下住机的设计方法及连接以及系统的运行结果。采用先进的计算 机控制技术.可骗程控制器(PLC) 组态软件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可视化的温度自动检测控制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在线监控主要 由两部分组成:在上位机中利用组态王软件(Version6.5)绘制系统的各个虚拟界面,进行系统模拟和各类数据、曲线的显示l在下住机中 利用可鳊程控制器PLC(FX)中的扩展温控模块(FX一2LC)编制相应的程序,进行温度的测量与控制。 关键词:可煽程控制器PLC 温控模块 组态王 温湿度控制 测控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0)02(e)一0055—0I 温度控制在现实生活的应用非常广 测机器,进行加温,然后回送至恒温水箱; (4)温控模块是整个系统的主要控制部分, 泛。随着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对温 另一种方法是启动水泵4将水送至汽水分 温湿度控制通过扫描其温控程序达到;(5) 度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要求对参 离器,同时将分汽缸中热蒸汽送至汽水分 温度传感器用来测量控制对象的温度;(6) 数进行采集监控,并具有实时显示功能;由 离器对水加温,然后将水回送水箱。如此反 固态继电器控制加热器(台灯)的通断。 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保存实时数据;多种 复直至水温恒定。 方式显示实时、历史数据;打印输出实时、 (2)低温情况,即通过分汽缸将气流送 3结语 历史数据曲线、数据表格等。为了满足这些 至低温空气处理机组或者启动水泵6将冷 经过对整个系统进行连接和运行调试 要求,我们可以运用组态控制技术。本课题 却塔中的水送至水冷压缩冷凝机组,再到 发现,该系统能很好的完成一个短距离内 提出了利用组态王开发界面环境,PLC开 达低温空气处理机组,从而得到低温空气。 的温度的监测与控制。但在实际的工业生 发控制环境,通过传感器检测现场的温度 此后的比较控制部分同上。 产过程中需对整个工厂进行控制,也就是 值,从而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 一个远程监控,这时我们可以采用现场总 2系统的初步设计分为两部分 线控制的方式。所谓现场总线,是将现场设 1系统所要达到的控制要求的原理图 一是上位机部分,这部分根据空气源 备(如数字传感器、变送器、仪表与执行机 (以空气源热泵测试间的温湿度监控为 热泵测试问的温湿度监控的原理图画出系 构等)与工业过程控制单元、现场操作站等 例)如图l:其中日表示碟阀,@表示 统的主界面,利用组态王软件开发出系统 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具有全数字化、分 水泵,肿表示球阀。 监控的各个画面,采用多种方式显示测量 散、双向传输和多分支的特点,是工业控制 本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测恒温水 数据及趋势曲线;二是下位机部分,这部分 网络向现场级发展的产物。它可与因特网 箱水温是否为设定值来判断检测热泵在 要求利用FX2n型的可编程控制器的扩展模 (Internet)、内联网(Intranet) ̄N连,且位于生 高、低温情况下能否正常工作。 块Fx2n一2LC进行温湿度控制的编程;利用 产控制和网络结构的底层,因而有人称为 (i)高温情况,即通过分汽缸将各气流 热电阻测量控制对象的温度;温控模块的 底层网(Intranet)。它作为网络系统最显著 分别送至加湿管和加热盘管或启动水泵7 输出和固态继电器相连,从而通过固态继 的特征是具有开放统一的通信协议,肩负 将冷却塔中的水送至水冷压缩冷凝机组将 电器控制加热器的开/关,如图2。 着生产运行一线测量控制的特殊任务。一 液态水转换成浮游态水,再通过蒸发器对 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下:(1)微机主要 般而言,我们将网络系统分为3至4个层次: 蒸汽加热来得到高温空气。此时检测恒温 是一个组态王开发的监控环境,主要用来 管理层、控制器层、部件层,部件层也就是 水箱水温,若高于设定值,分别启动水泵1、 模拟监控系统的工作状态,并采用多种方 指装置层和传感器层。 2、5将水送至风冷冷水机组、风柜、表冷器 式显现;(2)RS232串行总线用作短距离的 进行降温,然后回送至恒温水箱;若低于设 通信;(3)FX2n型PLC主要起一个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定温度,一种方法是启动水泵3将水送至被 并且为温控模块提供24V电源和C0M端; [1】组态王6.5使用手册.北京亚控公司. [2]马国华.监控组态软件及其应用【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 [3】FXlS,FX1N,FX2N,FX2NC系列编程 手册. [4]FX2N一2LC用户手册. 图1 图2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