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期2017年第2期
有效封堵,导致提前完钻,难以钻达地质靶点。
为此,该油田钻井液技术人员通过科研攻关,以现有的堵漏机理为基础,探索了刚性架桥颗粒、弹性填充颗粒、微细纤维材料等不同类型钻井液防漏堵漏剂协同作用机理。通过200多组次裂缝性封堵实验,优选出了适用于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抗高温高性能堵漏材料。同时,为方便现场施工和提高暂堵效率,攻关团队结合随钻堵漏、承压堵漏和静止堵漏技术开创性地研发了一袋化堵漏产品,该产品现场配置方便,适应性强,堵漏配方调整便利,可解决绝大部分漏失难题。
TK915-13H井三开水平段钻进至一间房组5933.74米发生井漏,井口失返,钻井队多次组织堵漏失败,累计漏失钻井液180余方,决定在该井试验碳酸盐岩水平井储层暂堵技术。技术人员经过充分分析与详细论证,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堵漏方案,并派技术人员驻井指导作业。该井水平井段一次性堵漏成功,承压能力达3.73兆帕,有效保障了水平位移顺利延伸。
(中国石化新闻网 彭明旺)
图为提油现场
方面有广泛的用途。2016年,延长石油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攻克技术瓶颈,优化生产运行,实现装置长周期满负荷运行,全年生产聚烯烃103万吨,实现利润8.5亿元。通过以销定产和产品差异化开发,成功转产6种高附加值产品,累计增收1.84亿元,成为延长集团转型发展的新亮点。
(证券时报 李江)
桶原油的“北海名望”号油轮从“海洋石油115”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安全解脱。这是“海洋石油115”自2008年4月投产以来完成的第300船提油作业,累计外输原油约1.27亿桶,安全生产达3233天。
西江油田为目前南海东部海域产量第一大户,产量约占南海东部原油产量的四分之一。年初以来,西江油田保持快节奏的“春耕”生产,总体生产时率达到99.1%,平均一星期外输一船原油。
油田:
成功研发低温可溶桥塞
油田90%的油藏埋深在2000至3000米,原始油层温度在80摄氏度以下,地温梯度较低。近年来,工程技术研究院结合油田油层特点,自主攻关并研制了适应性强的低温可溶桥塞,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延长石油:
聚烯烃年产量首破百万吨
2016年,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深度转化的大型能源化工项目——延长石油靖边园区项目全面实现达产达效,聚烯烃年产量达到103万吨,成为陕西首次突破百万吨的单个能化项目。
2月下旬,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可溶桥塞在G1110井钢丝探塞作业顺利结束。整个过程钢丝悬重无变化,可溶桥塞包括胶筒在内的工具全部溶解。这标志着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可溶桥塞溶解性能达到设计指标,试验取得成功。
为进一步探索适用范围更广且溶解温度更低的可溶桥塞,目前科研人员已完成60摄氏度以下可溶材料的室内研究,正在进行整体结构设计与研制。
(中国石油报 高迎春)
中国海油:
“海洋石油115”累计外输
原油约1.27亿桶
2月10日,中国海油所属西江油田海域风急浪高,满载42万
据介绍,聚烯烃具有耐化学药品性、耐水性及机械强度、电绝缘性良好等特点,可制造薄膜、管材、电线电缆等,在农业、包装、电子、汽车、机械等
2017年第2期·27